北京印刷学院新闻网_北京印刷学院党委宣传部主办    管理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媒体北印» 中国新闻出版报:谱写印刷业“绿色”“数字”改造新篇

中国新闻出版报:谱写印刷业“绿色”“数字”改造新篇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发布时间:2012-02-29|文:记者/左志红

    上世纪80年代,王选院士主导发明了汉字激光照排专利技术,通过北大方正集团实现了技术的产业化,推动印刷业完成从“铅与火”向“光与电”的转变;20多年后的今天,印刷人通过股权投资模式,再走校企合作推动产业化之路——

2月21日,中关村发展集团与北京印刷学院在京签署校企战略合作协议。

    2月21日,中关村发展集团与北京印刷学院在京签署校企战略合作协议。中关村发展集团将出资千万元,通过股权投资的方式,助力北京印刷学院两项绿色印刷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协议的签署,对于推动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和带动印刷行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探索股权投资模式

    在签约仪式上,中关村发展集团同时与北京印刷学院的两个项目公司签署了产业化股权投资项目协议。据北京印刷学院党委书记郑吉春介绍,被中关村发展集团看中的这两个项目,是对印刷行业发展具有关键影响的、产业化条件相对成熟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其中,一个是北京北印中源科技有限公司拥有的印刷电子用导电油墨生产技术,另一个是北京中印周晋科技有限公司拥有的热敏CTP制版机及环保版材技术。

    郑吉春表示,这两个项目将采用政府资金引导、企业重点投资、学校成果作价入股的方式在北京进行转化和产业化,这是一种“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模式。

    这两个项目均获得了政府引导资金。《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从北京印刷学院了解到,印刷电子用导电油墨生产项目以直通车形式获得科技部“十二五”重大支撑项目支持,项目经费1500万元;而公开资料显示,北京中印周晋科技有限公司的热敏数字化直接制版机(CTP)产业化项目被列入新闻出版总署绿色印刷重点工程,获得340万元的国家预算内财政支持。

    合作的对象共有三方。一方是北京印刷学院,该院将以自主知识产权入股,各占两公司约25%的股份;另一方是两家公司,一家是为此项目专门成立的北京北印中源科技有限公司,一家是中国印刷集团公司旗下的国内最早致力于CTP研发的高科技企业北京中印周晋科技有限公司;还有一方是中关村发展集团,该公司将根据两个项目进展,给予共约千万元的产业化股权投资。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北京印刷学院与中关村发展集团的合作并非始于此次,早在2010年8月,依托北京印刷学院成立的北京绿色印刷包装产业技术研究院,就是中关村科学城首批建设项目。

    另一合作方中关村发展集团,被称为是北京市委市政府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驱动器,一直致力于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目前,该集团已和在京的17家高校院所开展了市场化合作,而此次与北京印刷学院签署协议则是其首次同北京市属高校合作。

    双方的合作并不限于这两个项目的产业化。根据双方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依托中关村发展集团在政策平台、资源、资金优势和北京印刷学院的人才、科技、信息等优势,双方将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除了在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进行合作外,双方还将共同推动京南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包括大学科技园选址、产业和空间规划、立项、基础建设等。

    对于这种校企合作模式,北京市教委主任姜沛民表示,这为解决北京市属高校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过程中的资金短缺问题提供了新的方式。中关村管委会主任郭洪则认为,双方的合作将为实现北京市属高校的科教资源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紧密对接闯出一条新路子。

    双方领导对合作都表示极大的信心。郑吉春表示,北京印刷学院将以建设北京绿色印刷包装产业技术研究院为契机,大力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中关村发展集团总经理许强表示,集团将根据项目特点和所处阶段,采取定制服务、联合社会投资等多种方式,支持项目发展。

    实现关键技术突破

    这两个项目的产品,都是当前发展数字印刷或印刷电子所用的环保设备和材料。北京绿色印刷包装产业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周忠告诉《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一个项目产品为印刷电子行业发展所使用的上游关键材料,填补国内空白;另一个项目产品为发展绿色印刷的关键设备和耗材,打破国外垄断。

    印刷电子用导电油墨产业化项目,是基于北京印刷学院自主开发的纳微米尺度导电浆料制备技术。据介绍,该项目已经过中试,北京北印中源科技有限公司正在购进设备、修建厂房,即将投入产业化生产。导电油墨是将具有导电性的纳微米级的金属加入油墨制成的。使用导电油墨印刷电子元器件,可代替传统的蚀刻法和电镀法,不仅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智能标签(RFID)的成本,还可节省大量材料,降低污染和能耗。因此,导电油墨属于印刷电子领域所用的绿色材料。

    而热敏CTP制版机及环保版材产业化项目,是绿色印刷和数字印刷的前沿技术。项目公司北京中印周晋科技有限公司在CTP制版设备及版材行业拥有国内领先的技术,该项目产品的大部分技术指标水平已达国际水平,但是在RIP技术以及加网方式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而北京印刷学院自1997年开始进行光栅图像处理器RIP技术的研发(该技术是印刷技术数字化的核心技术,目前国内真正拥有其核心技术的只有北大方正集团和北京印刷学院两家),目前,该校已完成并实现了与国际同步的最新PDF1.7解析技术的研究。双方合作将取长补短。另外,双方还将攻克新一代免化学处理CTP版材产业化技术。据介绍,该项目的建设期为3年、生产经营期为5年。

    随评

让科技专利走出“深闺”

□左志红

    我国科技成果产业化之路步履维艰,高校专利技术转化率较低,一直为人诟病。据《经济日报》报道,在1985年--2010年期间,我国高校专利申请总量授权数量数十倍甚至上百倍地增长,但专利质量不升反降,平均寿命只有3年多,专利转化率也普遍低于5%,而发达国家专利转化率在80%左右。

    在印刷行业,我们同样会看到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部分高端印机技术水平低的现状。看一看印机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这些描述总让我们尴尬:我国喷墨数字印刷机多数依靠进口,计算机直接制版机的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少数国外企业手中,数字化工作流程研发还处于起步阶段,高端胶印机进口量多年居高不下,卷筒纸胶印机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相当大。以喷墨数字印刷机为例,虽然一些国内企业已能生产,但科技含量很高的喷墨头仍然需要进口。

    可以推断,在印刷行业,我们也有很多专利技术、科研项目,但是,如何使这些技术和项目真正实现产业化,让手持专利的高校顺利找到拥有闲置资金的企业,我们还需要解放思想、拓展思路。

    北京大学的王选院士,发明了一项专利技术,通过技术产业化,催生了一家新企业;北京印刷学院,与资金雄厚、技术成熟的企业合作,以专利技术入股,实现技术的产业化。从北京大学到北京印刷学院,印刷行业科技专利项目的产业化道路始终在不断探索中,也给印刷行业自主创新提供了生动的范例。希望有更多的高校和企业,能搭建更多的产业化平台,让专利技术走出“深闺”,让科技项目走向市场。

(摘自:《中国新闻出版报》2012年2月29日第5版)

[关注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