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刷学院新闻网_北京印刷学院党委宣传部主办    管理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媒体北印»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网:学界:顺势而为育人才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网:学界:顺势而为育人才

第七届韬奋出版人才高端论坛专题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网|发布时间:2018-12-11|文:

“改革开放40年:出版人才专业教育”论坛现场

近年来,出版专业培养已蔚然成风。目前,全国已有80多所高校开展了编辑出版专业教育,专业硕士教育也初步形成规模。同时,编辑培训上岗和继续教育现已成为制度。出版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72总学时和24面授学时的继续教育正在普遍进行。此外,出版业促进创新、实现跨界融合发展的趋势,迫切需要对人才的专业培养和教育问题展开讨论。

基于这些问题,在第七届韬奋出版人才高端论坛分论坛“改革开放40年:出版人才专业教育”上,多位出版学界专家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专业定位要与国家层面人才需求相吻合

正如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出版与传播系主任张文忠所言:“在产业转型变革的大背景下,出版业正朝着互联网+战略文化+科技融合的方向发展,无论是出版行业还是人才培养,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寻找一条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道路,如何培养时代要求和行业需求的出版创新人才,这是新时代背景下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出版专业的教育家们明显感觉到,出版专业的设置和定位只有和国家层面的人才需求相吻合,才会有更好的发展。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出版科学系主任徐丽芳以数字出版本科专业为例谈道,从中央到地方,数字内容产业或者数字出版产业,通常都紧缺急需人才,相关院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开设数字出版专业可谓是顺势而为。

谈及数字出版,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党委副书记邓漪认为,在国家层面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数字出版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性机遇。此时,更加需要知识支撑和智力支持,更加需要加快信息传播和流动,数字出版在这方面具有优势。数字出版产业生态环境日臻完善,产业链日趋成熟,政策保障更加有力。同时,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数字出版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服务全球用户面临着新的契机。

“从高等教育层面来说,我国高等教育全面进入规模平稳的发展阶段,学生追求优质高等教育的迫切愿望对高校发展定位提出新的命题。从产业层面来说,数字出版产业高速发展,出版产业变革,对人才培养提出新需求。”邓漪认为,为契合行业和社会发展对国际型出版人才的需求,高校在培养出版人才时也要立足全球,加大开放办学力度,积极探索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双向路径,实现出版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

“总体来讲,如果大方向走对了,我们培养的确实是国计民生需要的人才,那么这个专业便是有生命力的。”徐丽方说。

学生与教师都要同行业密切互动

有业内专家认为,高校出版专业的学生要有直接动手的能力,专业硕士学位的毕业生更应当具备独立完成出版物的能力。因此,高校出版专业人才培养应从教学制度入手,把学生实际编辑出版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培养学以致用的实用型人才。

徐丽方认为,首先要注重任课教师与业界的互动、交流、学习。“出版专业的老师可以在不同的期刊当主编、副主编、法律顾问或者是当栏目编辑,因为教师与业界的互动是极为重要的。”徐丽方进而谈道,理论和实践并重是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出版科学系老师们在专业宗旨和课程设置上达成的共识。

对此,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传媒学院院长陈少志也介绍了该院的“6+1”人才培养模式。“随着专业发展的日益深入,我们学院从创立专业之初就开始和吉林日报社合作,2014年,我校作为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重点单位,进行全面转型,并于2015年作为首批转型试点和吉林日报社创建了股份制的二级学院——吉报数字传媒与创意学院。”陈少志进而谈道,校媒共筹,在这种股份制办学的过程中,双方在人力、资本、信息、技术、管理等方面协同创新、深度合作,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层次、结构、规格、数量等方面,全面和企业进行无缝对接。

“让传统编辑向知识服务型转型,需要我们培养的出版人才具备读者思维、交互思维、技术思维和运营思维。”张文忠谈道,出版行业的人才培养有其独特的规律,出版行业人才的培养不能只是纸上谈兵,只有置身于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才能让学生不仅可以真正领会操作技巧等,而且对文化、生产实践各出版主题的商业策略、生产节奏以及经营模式的理解更加深刻。

数字出版人才培养需多维创新

出版行业正在经历巨大变革,出版人才培养也要随之做出相应的变革。在邓漪看来,出版行业的转型进程分为5种业态,即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化出版、数据化出版、信息化出版、知识化出版等业态转型。“此时,行业对数字出版人才提出了更加细化的新需求,比如资源集成师、知识构建师、需求分析师、产品设计师、软件架构师、数据分析师、产品运营师等,而我国数字出版人才培养工作起步较晚,人才培养体系的理论和实践尚未发展成熟,数字出版人才队伍建设仍滞后于产业发展,因此数字出版人才培养需要从多个维度创新。”邓漪说。

“在制度、理念、模式、路径这4个维度上的创新,是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多年来的思考与探索。”邓漪谈道,制度创新维度就是要打通数字出版人才在培养主体、专业和时间上的限制,其中,制度创新是高校出版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的最根本、最直接的维度,为数字出版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高校数字出版人才培养制度构建要坚持基本原则与灵活机制相结合、自我完善与产业促进相结合的形式,使人才培养制度既遵循出版教育的基本理念,又符合出版产业的发展趋势,并随着市场发展不断创新、完善。”

张文忠也谈道,高校应为学生营造创新实践的环境,“当下大文化、大媒体、大编辑的概念,大意味着宽广的文化视野,出版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编辑工作远远超出传统图书的出版原则,这几年我校出版专业的课程设置逐渐往文化创意领域拓展,文创产业所涵盖的课程正在融合进编辑出版学专业的教育中,培养出高素质、宽口径、复合型人才。为此,我校将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双创成果转化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意输出和平台支持,整合多方资源,将众包众筹等创新模式作为创新创业平台的新模式,通过合作企业发布众包任务和大学生发布众筹创业项目,体现对作品、产品、商品的孵化理念。”

ae74f73aa923423784dd7f4501fae965.jpg

相关链接:https://data.chinaxwcb.com/epaper2018/epaper/d6871/d8b/201811/92694.html

[关注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