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刷学院新闻网_北京印刷学院党委宣传部主办    管理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北印声音»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作品诠释 育复合应用型人才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作品诠释 育复合应用型人才

信息来源:中国印刷导刊|发布时间:2019-06-26|文:杨永刚

5月27日,以“传承·融合·创新”为主题的北京印刷学院2019届本科毕业设计作品展在学校新实验楼前广场开幕。一年一度的毕业设计作品展既是学校育人效果的一次检验,也是学生展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良好平台。绿色印刷、智能包装、创新融合是印刷与包装行业发展的未来趋势,本届毕业设计作品展很好地诠释了这一主题。

红色+绿色 作品格外出色

今年的作品展,由一个主展区和两个副展区组成,涵盖了国庆献礼、绿色印刷、红色出版、多彩艺术、新媒体体验和协作培养等多个主题模块。

 其中,“追忆红色年华之红人堂文化创意包装设计探索”以创建红人堂旅游文化品牌为契机,提倡回归环保自然,崇尚用原生态的纸张文化去重现历史、传递感情,并设计出一整套以红色文化为中心的创意礼品,如创意纸包装、纸雕灯、文创作品与摆饰。“印迹——红色文化主题包装设计探讨”则以北京天安门前飘扬的红旗元素和抽象化处理的长城元素相搭配,设计出“北平印象”的主旨LOGO,体现出红色文化中代代传承、团结奋进的革命精神。同时,把剪纸、编结等传统手工艺元素融入到红色革命歌曲CD外包装盒的插图设计,并进一步创新产品结构设计与装潢设计。

“拾光•慢生活——搪瓷缸小院民宿品牌包装设计”则融合上世纪70年代的大字报风格,既凸显怀旧淳朴之感,又流露闲适自由之风,把红色文化与绿意盎然紧密融合,张弛有度。“《万有同春》龙鳞装手卷设计与制作”使用现代印刷技术,在最大印刷幅面内一次性输出含两个以上叶片的叶心,克服了传统龙鳞装结构因一片一片的叶片粘接而导致的位置误差。此外,“基于印刷电子技术的交互式电子海报”“基于印刷元素的立体书设计与造型方法”等作品亦吸引眼球。前者通过触摸可触发海报的声光电功能,实现一定程度的交互,是印刷电子、绿色制造的完美体现;后者运用立体书成型工艺和纸艺技术,设计制作了一套可以让读者通过观看及人书互动的方式来学习了解印刷知识的立体书作品。

 传承+创新 培养特色先行

一直以来,北京印刷学院都致力于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模式,培养“创意设计,艺工融合”的复合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作为学校特色优势明显的二级教学单位,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也坚持走“绿色印刷、智能包装、创新融合”的发展道路,以强化品牌影响力。

       坚持立足北京、扎根行业,落实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模式。印刷具有文化与制造的双重属性,包装具有制造和艺术的双重属性,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深耕行业,做好艺工融合,整合校内外现有的科研及实践创新平台,推动落实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毕业生在印刷、包装及相关行业的机关、企业、高校、人民团体、出版机构与媒体中发挥中坚骨干作用,形成了广泛的影响力和良好的社会声誉。

       坚守印刷文明传承和传媒科技创新,丰富复合应用人才培养内涵。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已经与中国印刷博物馆在印刷展品数字化再现、印刷文物修复、印刷史研究等领域开展过密切合作,与东方宝笈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在珂罗版印刷技术研究、书画文物复制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与北京大学、中科院、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等在雕版印刷学术研究、中国印刷文化遗产研究及保护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并推动中华传统印刷技艺的开发与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育。同时在学校双创基地成立“印刷文明传承体验中心”,加强了对古典印刷技术的体验和对中华印刷文明的感知。

       此外还依托印刷电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印刷包装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开展印刷电子、3D打印、生物印刷和柔性制造等相关技术研究和标准研制,通过跨学科专业合作,促进纸艺作品、数字交互媒体、VR/AR等领域的创新成果不断推出。这些都有力推动着印刷、包装概念的外延和科技的创新与融合。

(作者系北京印刷学院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副院长)

146cbbfde0b84c7d8b1809fda594962c.jpg


[关注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