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刷学院新闻网_北京印刷学院党委宣传部主办    管理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北印要闻» 【党代表访谈】范继忠:涵养人文 夯实专业

【党代表访谈】范继忠:涵养人文 夯实专业

信息来源:宣传部 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17-09-27|文:

    在全校紧锣密鼓的筹划和准备下,中国共产党北京印刷学院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将于近日召开。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采访了出席本次大会的党代表北京中青年骨干教师新闻出版学院范继忠,与范老师交流了其作为党代表的感受和对党员代表大会的期待。

    范继忠,女,1968年5月生,副教授,传播学与新闻学硕士导师。

    1991年9月-1994年7月,推荐保送河北师范学院历史系硕士研究生,获历史学硕士学位(期间依教育部政策,带研究生学籍实践一年,在赤城一中任教)。

    1994年9月-1998年7月,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留校任教,1997年获历史文化学院优秀教师称号。

    1998年9月-2001年7月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博士研究生,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并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称号。

    2002年9月-2004年12月,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后流动站工作。

    2005年7月,调入北京印刷学院,在出版与传播管理学院北京出版产业与文化研究基地工作。

    2006年9月-2009年12月,担任出版与传播管理学院科研副院长,2006年获"北京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2007年或学校"优秀班主任"奖。

    2010年1月-2012年7月,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出版系工作。

    2012年9月-至今,北京出版产业与文化研究基地工作,出版理论与历史研究方向负责人。2015年担任基地支部书记至今(同时任二级学院党委委员),2015年获北印"我最尊敬的教师"称号。

    记者:您在所在岗位上为学校和相关学科的发展做出了怎么样的努力?取得了怎样的成绩?

    范继忠:参与北京出版产业与文化研究基地建设。2005年到2017年主要在基地工作,主要参与基地年度报告编撰、基地建设审核检查工作、北京市各文化基地调研工作、基地项目评审推荐等项工作;担任出版理论与历史文化研究方向负责人,为基地科研主力和日常建设骨干之一;担任基地党支部书记,积极展开支部建设。

    在科研管理工作方面,在基地任职和担任出版传播与管理学院科研副院长期间,主持二级学院每年的科研工作实施展开、硕士点建设、传播学学科建设、校内外硕士点导师遴选管理的指导筹划;同时曾兼任北京市重点建设专业编辑出版学的专业负责人,推进专业的深化和内容拓展;担任全国出版学科建设小组秘书工作,参与并亲自起草出版学学科和出版专业硕士进入国家许可目录的可行性论证;为专业核心课《中国编辑出版史》的课程责任人。

    在科学研究方面,致力于中国出版史和新闻传媒史研究。来本校后担任北京市重点社科项目"北京出版史"的项目执行人和科研主持,结项并出版《北京出版史图鉴》;结项一项北京教委人文面上项目;在研一项北京市级社科项目(主持人);主持完成"出版历史与文化"数字资源包项目。发表出版论文著作若干。规划和筹备"中外图书文化史研究中心"的建立。

    在本科及研究生教学工作方面,担任二级学院本科和研究生教学工作,教学质量和学术深度取得师生广泛认可。曾先后担任过本科《中国编辑出版史》《中外编辑出版史》《中外报刊史》《中国文化概论》《西方文化专题》《西方哲学史》《经典选读》课程;研究生的《出版学研究》《出版前沿》《出版社会学》《新闻出版史专题》课程。

    严肃端正自己的工作作风。担任副院长、基地支部书记和二级学院党委委员期间,能够服从学院大局,工作兢兢业业,虚心吸纳新知识,积极致力于跨学科研究探索,并为学校学科发展出谋划策、认真执行。在行政工作、学术研究和本科生研究生培养方面,坚持严格自律、精益求精,素来不跟风、不争名利,坚持独立思考,坚持实事求是讲真话,坚守历史学学者底线和党性原则,当选上一届北京印刷学院党代表。

    注重理论学习。认真学习领会党和国家关于高教改革和文化建设的精神,并力求融汇于日常文化历史教学、研究中。撰写于2008年关于高校党员知识分子的角色问题探讨文章,被学校发表并推广;2016年12月关于学习习近平高校政治思想工作的思考发言,被学校党委公开报道推广。

    近年对大学通识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着力尤深,为北京市教委和清华大学主办的北京大学生人文知识大赛南片赛区负责人,并积极思考、推动北印未来通识教育的发展和布局规划问题。

    记者:作为连任代表,请问您有什么感受?之前的提案有得到解决吗?学校发展有哪些变化? 

    范继忠:作为连任代表,首先感谢党员同事和党委的信任,十分荣幸!同时也感到肩上的责任重量。

    之前的提案是有关改善高校教师科研环境和考核指标的问题,近年学校在一定程度内努力进行渐进改革,比如教师岗位任期延长的具体改革,给予教师充分的自由研究余地,使得科研氛围趋向浓厚,以政策保证鼓励跨学科和高端理论项目的申报和展开。

    我眼中学校发展的最大变化是:及时抓住国家传媒事业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创办新媒体学院;重视校园文化和校史建设,三馆(校美术馆、校史馆和档案馆)建设项目的启动;一本招生数不断增加,国际生源不断拓展,使得学校快步向面向国际的综合传媒大学发展;精英班办学实践取得初步成功(韬奋班、毕昇班),为普通班教学取得直接的借鉴经验;党组织建设近年取得实质进展,党委系统工作在坚持正确政治路线基础上,夯实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结构和工作纪律,形成了党员教师在一线科研教学活动上的正面影响力。


    记者:您觉得应如何发挥党代表的作用? 

    范继忠: 我认为,首先应该积极深入群众,经常听取大家对学校和党的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注意向群众解释党的政策和解析学校大政方针;

    其次要以身作则,在专业研究和工作上更加精益求精,在师德和人际交往中严格自律,以实际行动为党的形象增添光彩,真正体现"代表"的人民性及精英性内涵。

    同时要通过常设渠道及时向上级党委提建议、谈思路,将个人的事业与党的事业、学校和学科发展融为一体。

    并且要对课堂教学内容和对本科、研究生的科研指导活动必须体现鲜明的政治立场、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不回避、不暧昧,坚持理性与是非并重,坚持研究范围无禁区但有观点边界。

    还要将建立与行业、社会和其他领域的互动联系,及时掌握当代国家的发展与动态;积极了解和思考国际形势及中国海外战略,努力积累传媒类教师必须具备的视野开阔、理性敏锐的基本职业素养。

    记者:您认为本次党员代表大会能够对学校的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范继忠:首先,围绕"十三五"规划的完成,凝聚全校党员骨干关于学校发展的共识,提出需要解决的近切问题,作为今后学校具体的努力方向。其二,继续强化党组织建设,实实在在发挥党员在高校建设中的思想兼业务骨干作用,使得严格、规范的组织生活成为今后的日常状态。第三,使得全校党代表,尤其是新代表进一步明确党代表身份所兼有的上传下达、沟通群众与领导的中枢角色,努力使得耳清目明、廉洁自律、政治敏锐、工作勇挑重担成为自己的第一自觉。第四,贯彻中央和习主席关于高校工作与通识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的系列指示,回归和遵循现代大学教育本义,将人文素质教育和未来人文专业的设立作为未来几年的学校战略工程。第五,更加明确传媒类大学肩负的历史使命:为国家的国际经济竞争、政治角力、文化输出和外交博弈,培养视野开放、政治坚定、文化自信、技能全面和有情怀有担当的新一代传媒文化人。

    记者:在此次党代会上,您想要进行哪些提案呢?

    范继忠:我将进行四个提案:一是采取可行鼓励措施,积极争取年轻知识分子加入党组织,将各级党组织建设为政治可靠、专业精湛、师德一流的真正精英教师集体。

    二是继续改革日常管理叠床架屋的繁琐主义作风和管理体系,努力在管理上做减法,使得教师和双肩挑人员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教学和学术活动中来。

    三是学生组织和团学协会活动,务必引导到围绕课堂和专业学习轨道上来,树立一切围绕教学和学习的浓厚校园氛围;减少学生"出任务""当礼仪"式的课外活动,珍惜学生完整的学习时间;减轻学工工作压力和工作量,为学工教师留出个人专业发展空间,学工和专业教师及班主任在工作上形成合力。

    四是将人文素质教育体系的建成纳入学校新五年计划,作为建设重点之一努力构架、举全校力量打造,争取尽快建成系科较为完整、小型精干的北印人文学院,完善补充北印作为传媒类大学的关键短板,为培养人才的人格自塑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自我教育能力打下教育体制基础。

    记者:您认为我校近几年取得了怎样的成绩?

    范继忠:我认为学校近年主要成绩有:及时抓住国家传媒事业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创办新媒体学院、大型实验室、绿院等重要科研教学单位,对北京市的传媒教育具有重要影响;

    重视校园文化的细节建设,精心设计如图书馆休闲空间、教学大楼内部装饰贴画、校园咖啡角开辟等;

    建成新办公综合大楼,极大扩展办学条件;

    正式启动三馆建设工程,筹办中校美术馆、校史馆和档案馆项目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一本招生数大幅增加,国际教育学院开始招生,生源范围和素质明显改善,为建设一流传媒类大学打下基础;

    重点专业精英班办学实践取得初步成功(韬奋班、毕昇班),培养经验为普通班教育提供了效仿和研究的宝贵案例;

    基层党组织建设在校党委有序严谨的领导下,近年取得实质进展,党委系统工作在坚持正确政治路线基础上,夯实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结构和工作纪律,形成了党员教师在一线科研教学活动上的骨干性质。

    记者:结合本职工作,请谈一谈对学校未来五年发展的建议。

    范继忠:我认为重点在专业内涵建设和大学文化建设。

    首先是稳定现有学科、专业的数量和体系框架,强化深度和精度建设;大力整合精简核心课和专业课,加强课程的刚性和深度;完成通识课程体系与原有精简专业课程体系的嫁接和融合;在人文素质教育中心基础上,构建小型人文学院基础,形成人文科学通识教育、印刷包装工程、出版与艺术传播、新媒体传播、国际传播教育的合理学科教研机构,力争学校在更宽厚扎实的文化基础上稳步发展。

    其二是在大学文化建设上下功夫,主要从解放一线教学科研人员研究和思想的"生产力"、打造文化环境的硬件建设(图书馆扩容、美术馆校史馆档案馆经营的专业化和标志性)、在学风上养成学生浓厚的读书研究和创造风气。

    第三是各研究所、中心和研究机构成为凝聚学术成果、聚集学科专业人气、激发研究灵感和学科融合的有机体,在内引外联、打造学者共同体和专业共同体方面发挥实际作用。

    记者:结合本职工作,请谈一谈对学校相关行业发展有哪些看法。

    范继忠:学校关于围绕三大国家级专业的相关行业,主要是印刷包装领域、出版传播领域和设计艺术领域。

    基于我校的办学定位,三大专业群及相关专业群的行业核心是广义的传媒产业。我校的专业群覆盖了传媒产业(设计印刷、出版、广告、设计、新闻等部门)的全产业链,教学和研究跨工程、人文艺术、管理等社会科学学科群,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同时也易于陷入专业、行业主义短视症。

    目前传媒行业借助新媒体技术迅速发展,并在传统媒体融合上体现了强劲势头,但是传媒产业的基本性质仍为内容产业,知识和新闻性信息的选择、复制、加工和传播以致创造,才是产业的灵魂,且传媒实体和人才的可持续性发展越来越体现出国际视野、人文根底和整体性思维的重要性。因此人才培养的重技术重管理,而轻思维轻人文艺术整体素养的弊端一定要着重扳正和克服。

[关注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