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北京文化论坛版权沙龙活动在校举办
信息来源:科研处|发布时间:2025-09-24|文:张晓菲 |图:郭超|编辑:曹文露 张炜
作为2025北京文化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2025北京文化论坛版权沙龙活动于9月24日在北京印刷学院举行。本次沙龙以“技术变革中的版权新生态”为主题,由北京市出版版权协会和北京印刷学院联合承办,来自国内外各行业专家齐聚一堂,围绕版权产业发展现状与难点问题,共同研讨版权产业发展与保护路径。中宣部版权管理局局长王志成,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中国办事处主任刘华,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主任孙宝林等出席。
2025北京文化论坛版权沙龙活动在校举办
王志成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前沿技术变革正在深刻重塑着文化生态、版权业态,带来一系列挑战与问题,展望未来,应加快完善针对新技术、新领域的版权法律体系,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手段,联结政府、行业组织、企业、高校等各方力量,推动形成社会共治格局;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推动版权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原创精品创作生产引导、加强版权金融服务创新、立足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着力深化国际交流合作。
刘华表示,当前中国版权产业发展迅速,中国创意产品出口占货物贸易总额比重已连续多年位居全球首位。她认为,针对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崛起,在规模优势转化为规则需求的关键节点,“人类参与”成为作品赋权新门槛,训练数据规范使用、创作过程可追溯、平台治理责任、跨境规则协调等将有可能成为未来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版权治理的新趋势。
北京印刷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田忠利表示,学校高度关注技术与版权交汇的前沿动态,致力于为行业提供理论支撑与解决方案,将主动参与推动AI技术在出版与版权领域的创新应用,持续聚焦知识产权保护与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加强版权领域人才培养,以政产学研用联合创新为路径,积极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我国版权产业高质量发展。
“应用与挑战:新技术赋能版权产业创新发展”专题研讨
在专题研讨环节,两场研讨分别聚焦“应用与挑战:新技术赋能版权产业创新发展”与“数字时代影视版权保护新格局”两大主题,深入探讨以AI为代表的新兴技术为版权产业发展带来的全新机遇与挑战,聚焦当前影视版权治理工作的重点问题及破解路径。两场专题研讨交流充分、对话深入。与会嘉宾一致认为,以AI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能够有效应用于版权的创作、运用、保护、管理、服务等全链条环节,但其隐蔽性、快速性也会催生数据安全风险,引发行业生态重塑下的利益分配及相关伦理问题。为积极应对相关挑战,行业各方已探索并采取多种不同方式与路径,以影视领域为例,针对新技术对网络影视版权保护带来的冲击,相关各方在今年4月共同发起成立 “网络影视反盗版联盟”,以此为契机建立重点作品保护名单与快速响应机制,集中打击重点盗版模式,深化协同合作、构建共治格局,为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数字时代影视版权保护新格局”专题研讨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孙宝林,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田向红,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三庭庭长张晓津,中国动漫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史自文,日本内容产品海外流通促进机构总裁后藤健郎,北京印刷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田忠利,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互动媒体标准推进工作委员会副主席包冉,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肖尤丹,虎鲸文娱ESG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大麦娱乐集团总法律顾问王冀,腾讯研究院秘书长张钦坤等司法界、学术界、产业界的中外嘉宾参与研讨。
在北印“毕昇书坊”参观体验
本次沙龙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应对技术变革中的版权挑战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解决方案,更彰显了北京在构建版权保护新生态方面的前沿探索与实践担当。面对不断变化的版权发展形势,与会各方一致表示需继续加强协同合作,共同构建更加完善的版权保护体系,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