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线:校园 | 北京印刷学院:吹响“红色出版先锋号” 培养“未来出版家”
信息来源:前线|发布时间:2025-06-11|文:北京印刷学院党委组织部 |编辑:苏晓杭 曹文露
北京印刷学院始终牢记毛泽东同志“认真作好出版工作”的殷切嘱托和习近平总书记“为人民出好书”的殷切期望,聚焦教育强国目标,围绕中国出版时代新人培养所需的“政治立场坚定、文化修养丰厚、业务能力精湛、道德品质高尚、社会责任担当”等核心素质,立足学校出版学科专业特色,打造“红色出版先锋号”特色育人品牌矩阵,通过“理论武装+精神引领+实践养成+文化浸润”育人体系,把学科优势转化为教育资源,把专业特点转化为育人特色,把文化积淀转化为价值追求,形成强大思政引领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未来出版家”,以红色出版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吹响“红色出版先锋号” 培养“未来出版家”
强化思想引领,以红色出版理论武装人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出版观教育夯实人才培养政治思想根基,教师党员带动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出版方言”构建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中提升学子对“五史”的认识,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文脉。
进行《大国出版》思政公开课
以“红色出版人物”“红色出版机构”“红色出版报刊”为载体,打造“新闻出版先锋号”育人品牌。教师党员指导学生党员、积极分子通过开展整理一套文献、编写一个故事、组织一次宣讲、做好一次融合、用好一个公众号、发表一段感想、开好一次班会、开展一次实践、汇编一本教材、写好一篇论文10个方面的活动,挖掘、整理、编写、传播红色出版有关史料,在红色出版实践的潜移默化中坚定红色信仰。
在中国电影博物馆开讲“红媒铸魂”大思政课
深耕“红媒引领模式”,利用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手段对红色文化进行还原解读,打造“创意+科技,讲好中国故事”“光影里的廉洁教育”等“红媒铸魂大思政课”,推动数字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进行《大国出版》思政公开课“课后课”
打造《大国出版》思政公开课,设计“理论课”“实践课”“课后课”的教学体系,引导学生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理论课”聚焦学生关心、事关行业发展的重要主题,开展专题教学,引导学生理性认识出版。“实践课”聚焦出版行业,开展“博物馆里的思政课”“行业单位里的思政课”“行业展会上的思政课”,增强学生对出版的感性认知。“课后课”以小班交流方式分享收获体会,进一步巩固和深化“理论课”“实践课”教学效果,引领学子攀上出版知识、文化、思想、精神一个又一个高峰。
彰显出版底色,以出版报国志向引领人
聚焦行业文化传承使命,深入挖掘行业精神内核,增强青年学子推动行业创新的使命责任,坚定以书为业的职业追求,擦亮学子出版底色,不断壮大出版事业,以更大作为服务文化强国建设。
开展“百馆·千书·万文”活动 走进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
以“进历史、进经典、进行业、进校园、进课堂”的方式深化学子对韬奋精神内涵的认识和理解,成立“韬奋精神研习社”,打造“百馆·千书·万文”出版育人品牌。访“百馆”,脚踏实地培根铸魂;学“千书”,永守初心砥砺奋进;作“万文”,致敬出版立志前行,把“出版报国”精神内核根植人才培养全过程,为学子打上“扎根人民的内容导向,坚守良知的价值底线,深耕细节的工匠精神”烙印,在“读好书、编好书、印好书、传好书”中锻造出版时代新人。
赴王选纪念馆上好大思政课
构建印刷文明传承与传媒科技创新相结合、专业素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工程实践教育相结合的“三结合”人才培养新模式,成立“王选精神研习社”,传承王选“爱国奉献、开拓创新、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的科学家精神风范,提升学生专业认同感、增进为行业奉献的信念和本领。将韬奋精神的人文坚守与王选精神的技术创新深度融合,坚定学子出版初心,为社会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精神产品。
紧贴行业发展,以融入社会实践锻炼人
与京报馆、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商务印书馆、北京出版集团等共建“大思政课”实践育人基地,用好“‘京’彩文化·青春绽放”行动计划平台,开展“导、学、行、研”实践活动,聚焦出版行业和首都文化事业的历史成就、发展现状、未来趋势,引导学生树立大胸怀、拓展大视野、勇担大使命。
“‘京’彩文化”绽放央视一套2024《开学第一课》北印项目文创IP铜坐龙成为教学案例
各院系级党组织、师生党支部通过参与博物馆文化传播、文物文创设计、中国电影历史发展研究、重大活动志愿服务、文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古籍修复、版权宣传等项目,服务首都文化高质量发展。其中,在传播博物馆文化、服务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方面,制作了首都博物馆馆藏文物“十二生肖”全息影像、中国农业博物馆馆藏文物陶仓全息影像,拓宽文物传播的视角与深度,推动文化数字化建设;以首都博物馆国家一级文物“铜坐龙”为原型,打造“铜坐龙”榫卯结构潮玩,该项目入选由中宣部、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主办的2024中央电视台“国家级课程思政”课堂《开学第一课》,成为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国精神的教学案例,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和辐射效应。
利用好新时代北京高校宣传文化创新工作室——新媒体文化艺术与出版传媒创新工作室和北京高校思政工作创新示范工作室——“北印青梅”网络思政工作室,党员教师带领学生党员、积极分子发挥“创意设计 艺工融合”优势,走进“北大红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大思政课教育基地,开展红色文化研学,制作一批红色文化传播视频。
师生完成的北京地铁8号线“中轴线专列”视觉设计发布
实施“红色设计”党建创优工程,突出价值引领,打造艺术创新实践内容体系,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与课程内容、与实习实践、与毕业设计、与艺术赛事和专业活动、与服务国家重大活动、与时代责任人民需求相结合的“六结合”育人模式,擦亮“北印设计”品牌,参与服务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幕式视效任务、北京中轴线申遗等重大任务,引领青年学子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建设的生动实践中绽放青春绚丽之花。
坚守育人初心,以红色文化浸润人
聚焦学校办学的鲜明特色,坚持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以红色出版、红色印刷、红色设计教育为纵轴,以红色展览、红色论坛、红色作品为横轴,打造纵横结合的红色文化育人体系,引领师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坚定理想信念。
举办《永葆青春活力——香山时期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实践专题展览》
围绕学科特色举办《百版红色报纸百年红色期刊》《<共产党宣言>版本及传播展》《永葆青春活力——香山时期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实践专题展览》《最美画卷》等丰富的专业展览,其中“百版红色报纸展”“用好红色资源,打造沉浸式学习场景”等案例获评北京教育系统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创新案例、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创新案例。举办“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大学精神与大学文化建设”等红色文化论坛,研究红色文化、传播红色精神。
组织编著的《北京红色出版》《北京红色设计》,被列为北京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书目,入选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其中《北京红色出版》荣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师生联手打造《华梦昇歌》《第二十三个铅字》等以红色印刷为主题的文化作品,其中《印藏记·曙光》入选北京高校校园原创文化精品。“构建红色文化育人模式,培养出版传媒时代新人”获评北京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优秀案例。
学生作品参展中国美术家协会新时代青年美术人才培养计划·以美筑梦——“儿童图画书创作100”作品展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坚守出版初心使命,聚焦人才培养,立足学科特色,弘扬育人传统,探索形成具有首都韵味、行业特色、北印风格的“红色出版先锋号”育人工作模式。以思政教育引领专业教育,以专业教育赋能思政教育,用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中华印刷文明史和红色出版史,为学生培根铸魂,让红色出版精神在北印学子身上打下深深烙印,激励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勇担行业使命,做政治素质过硬、文化底蕴深厚的出版英才。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