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刷学院新闻网_北京印刷学院党委宣传部主办    管理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媒体北印»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为专业型应用型出版人才重新画像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为专业型应用型出版人才重新画像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发布时间:2022-11-12|文:左志红 |编辑:苏晓杭 慈妍妮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出版专业教育对我国全面建设文化强国和出版强国具有基础性、战略性的支撑作用。

在新时代如何培养专业型、应用型出版人才?11月5日,在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主办的北京论坛(2022)分论坛“出版融合发展国际论坛”上,北京印刷学院出版学院承办的自主培养专业型、应用型出版人才平行论坛在线上举行,来自行业协会、学界和业界的嘉宾围绕这个问题纷纷献计献策。

画像:

人才应具备“亦”字知识结构

新时代专业型、应用型出版人才长什么样?在论坛上,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巧用“亦”字为出版高等教育中专业型、应用型出版人才的知识结构画像。

郝振省在线上展示了一个示意图,“最上面这一点是指马克思主义的出版观,这一大横杠是综合性、简约性的学科知识。左边这一竖是出版学的理论学术体系,右边的这一竖是专业学科的理论学术体系。左边这一点,是关于编辑出版业务方面的各环节的实践课,右边这一点,是关于某一专业学科的各环节的实践课、观摩课。”

在郝振省看来,专业型、应用型出版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还是理论素养,还是系统的、科学的相关理论知识的“教授”与“接受”。“根深才能叶茂,理论素养的基础越厚实,越扎实,其发展的后劲才会越充分,越理想,出版高质量发展的势头才会越持久不懈,久久为功。”

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线装书局社长兼总编辑王利明认为,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趋势为出版业提供新的发展契机,也对出版专业人才提出新需求。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高校和出版单位要处理好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之间的关系、传统和创新之间的关系、中国式和国际化之间的关系。

“新时代专业型、应用型出版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先进文化的践行者、深耕行业的创新者、综合素养的拥有者和未来传媒的引领者。”北京印刷学院出版学院执行院长陈丹如是说。她表示,在学科共建背景下,北京印刷学院出版学院将从“政治引领、质量为本、融合发展、开拓创新、协同互促”五个层面统筹设计建设发展模式。

学界:

探索跨学科融合发展之路

怎样培养专业型、应用型出版人才?在论坛上,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副院长李继东、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人文艺术学部主任陈少志等学界专家纷纷提出“跨学科发展”“文理融合”的发展思路。

跨学科建设出版专业应该怎么跨?陈少志认为,从师资来看,要打破教师的学院和专业隶属,允许教师在校内多处受聘任职。她同时建议,为了克服“联合聘任制”或“双聘制”带来的考核与晋升障碍等问题,大学应做好业务考核和职称评聘等相关配套制度的设计。学生则实行学分制,“在保证一定数量的专业必修课的前提下,让学生自由选课”。陈少志还认为,跨学科发展的过程中应该避免因盲目追求“跨界”而丧失学科独立性。

来自业界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李永强也建议,出版高等教育可以以高校新文科建设为契机,推动建立专业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上,加强与政治、经济、管理、信息技术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培养学生交叉学科的学习能力,培养新媒体技术与互联网应用能力。

一些高校已经开始跨学科教学和文理融合的实践。中南大学今年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数字出版专业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在论坛上,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白寅提到,该校2019年在数字出版专业的基础上设立了融媒体卓越拔尖人才培养实验班,在建设过程中做到了师资队伍结构在文学、工学、医学、管理学等跨学科门类的融合,课程模块中体现文理交融,并强化了实践教学与业界的深度融合。该校数字出版专业面向文科学生开展科学通识教育,如计量学、计算机基础、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等课程,提升文科学生的科学素养;面向工科学生开展人文学科通识教育,使学生在工程设计过程中具备法律、伦理等方面的知识,提升工科学生的人文素养。“这种模式打破文理分科壁垒,实现了文理学科的融会。”

业界:

产学结合应该赋予新内涵

对于如何培养专业型、应用型出版人才的议题,业界人士也在论坛上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产学结合就是多位嘉宾提到的培养路径之一。嘉宾认为,产学结合虽是老话题,但在新时代应赋予其更为重要的历史使命和科学内涵。

李永强认为,目前我国出版教育实践已经相对成熟,校企共建的各类融合媒体实验室、实践基地纷纷成立,但校企合作在广度与深度上仍有进一步深入的空间。他认为,学校和企业应该建立更为紧密深入的联合培养模式,比如建立出版人才培养和产业实训基地,通过专家讲座交流机制、兼职教授聘用机制、校企信息共享机制、企业参与课程改革机制、高校成果转化机制、人才定向培养机制等模式,加强企业与高校在高级人才交流、学生实践培养、产业信息共享等方面的合作,培养适应新时代出版业发展的主题出版人才、融合发展人才和国际出版人才。

人民卫生出版社总编辑杜贤认为,产学结合可以从三方面发力:首先,明确新型人才培养的战略定位,制定细分专业的新型出版人才标准;其次,吸纳业界专家参与课程体系重构,重视学生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的有机结合;再次,出版单位深度参与出版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为新型高端出版人才提供平台和通道。

原文链接:http://data.chinaxwcb.com/epaper2022/epaper/d7843/d2b/202211/129557.html

[关注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