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报:田忠利 | 众志成城:构筑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活动广场布置设计思考
信息来源:中国美术报|发布时间:2025-09-12|文:田忠利 |编辑:曹文露 张炜
【编者按】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当天上午9时,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纪念大会。全球的目光投向雄伟的天安门、壮丽的天安门广场。本期《中国美术报》特别邀请纪念大会服务保障和广场活动指挥部策划设计部部长、北京印刷学院院长田忠利分享其关于本次纪念大会活动天安门广场布置设计的思考。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
9月3日上午,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活动,举世瞩目。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受阅部队。
纪念大会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党中央和北京市委高度重视筹办工作,提出“简约、高效、庄严、庄重”八字方针。这既是工作指南,也是大会广场布置策划设计理念。这项设计工作有极高的政治性,设计团队既要深刻理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艰苦卓绝的伟大战争,又要能够把这一重大而又富于政治内涵的活动,转化成具有现代感、时代特征和民族气派的纪念大会广场设计方案。对设计团队来说,这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天安门广场的整体布置与设计如何紧扣大会活动主题是关键。设计团队深入研读史料,反复构思,提出了上百个设计方案,这些方案经过专家深入研究,指挥部领导定向把关,确定以中央美术学院创作的“众志成城”作为最终的设计方案。
主视觉长城年号台造型设计
长城不仅是物理上的防御工事,更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华民族汇聚成众志成城的磅礴伟力,是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的精神化身和具象化表达。以长城作为艺术创作主题的作品丰富多彩,其中的优秀作品不胜枚举。但如何将长城元素转化成为具有现代设计形式语言的年号台立体景观,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既是一座纪念中华民族抗战取得伟大胜利历史的丰碑,又是一座具有新时代精神内涵的“新的长城”。这是设计团队创作攻坚的重要任务。
主视觉长城年号台造型设计
万里长城画卷由一座座烽燧和连接的城墙,以及绵延的崇山峻岭构成。为了在造型上呈现出长城巍然雄伟、蜿蜒壮丽的审美景象和全新的视觉效果,设计团队尝试了多种艺术手法。如果采用完全写实的手法,在广场空间只能取长城一隅加以复制,将会成为孤立的“盆景”式景观,与时代艺术语境不相协调;采用完全抽象的手法,虽有较强的现代感,但在呈现长城形貌特征、表达大会活动的政治意涵上难有共识。经过反复研究,设计团队采取中国艺术意象造型表现手法,重点在于突出长城的象征性。无数个烽燧是群岭之上长城的连接点,也是万里长城的重要标识。设计团队聚焦于此,将长城烽燧的建筑形态和垛口加以意象化概括、提炼,按照远近大小、蜿蜒起伏的长城意象特征,选择七个连接的烽燧,左右互连、前后错落、高低相倾、虚实互化、构成一体,并以中轴线为界,中间留出30米跨度,加以镜像,形成相互对称的两组长城烽燧群。为进一步深化和突出年号台主题,长城一侧雕塑安装了14只飞跃烽燧的白色和平鸽,成为年号台的“画眼”,增强了艺术性表达。14米高的两组年号台、14个烽燧、14只和平鸽,托起“1945”“2025”金色年号,象征中国人民在14年抗战中用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也寓意中国人民爱好和平、守卫和平的美好意愿。长城年号台在“战地黄花分外香”的花坛映衬下,从丰饶金到曙光红,由下而上依次渐变,象征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迎来胜利的曙光。
广场公共空间设计
天安门广场空间设计需要总体统筹考虑。天安门方形广场北接长安街,贯通广场南北的中轴线上坐落着天安门城楼、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和正阳门,东西两侧分别是中国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广场公共空间设计应与以上建筑有机融合,体现中正、对称、大气的布局风格,使纪念大会的空间意象具有浓厚的历史性、政治性、文化性和人民性,凸显恢宏庄重的大会氛围。
天安门广场空间设计图
为设计出能体现大会主题的象征性主体造型,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团队以“众志成城”的“众”字的创意造型来规划、排列观众席,这是最恰切、最鲜明且寓意最深远的喻象。根据汉字字形本源,“众”由三个“人”字构成意象图形。它不是简单的人数相加,而是一个充满了力量感、凝聚力、归属感的文化符号,是同心协力、不畏艰难、能够克服任何困难的伟大力量的精神象征。观礼台同时也是人民军队勋章绶带的意象化造型,色彩由丰饶金、城墙红和橄榄绿组成,寓意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为了使观礼台与人民英雄纪念碑之间形成有机连接,摆放红色四季秋海棠与绿草方形花坛,两侧用深浅绿草摆成长城装饰纹样,也使得广场空间设计的整体意象更加充实、情境更加充满生机。同时80面红旗分置于天安门广场东西两侧,寓意抗战胜利80周年,丰富了“众志成城”的主题意象。
“众”字观礼台的设计形态高度概括、语义凝练,作为具有象征性的审美意象,集中表达了大会的主题精神。布置在金水桥两侧、长安街东西两侧的观礼台,使整个大会空间视觉设计饱满充实。纪念大会广场的空间设计,使有限的空间在想象的驰骋中向无限延伸,充分显示出大会广场空间设计艺术的独特性。
纪念大会广场空间设计强化以“人”为中心的设计理念,既要求因地制宜,更要求强烈、鲜明,突出体现纪念大会的主题,同时还要满足和服务于参会者的需求。人是纪念大会活动的主体,天安门广场空间宽阔,从参会者视听的角度考虑,广场观礼台与天安门之间的距离宜近不宜远。前后排按梯级递增高度的布局,既保证广场观众都能听清天安门城楼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并且能看到长安街阅兵场景。观礼台布局总体设计疏密有度,体现出坐席鸟瞰布局的大气、简约与严整。
主视觉长城年号台造型设计
纪念大会广场上的年号台、观礼台的设计以简为美,创造出具有时代特征的审美意蕴,取得了共识、共情、共鸣的艺术效果,烘托出纪念大会庄严、庄重的浓厚氛围。当天大会现场的观众,以及电视机前的全国各族人民和海外华侨、华人,通过视频、网络观看纪念大会的现场盛况,会场内外,同频共振。大会尾声,在天安门广场放飞十万羽和平鸽和多彩气球,人们的视线也随之被引向广阔的天空,这是精神的放飞,寄托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纪念大会的圆满成功,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级各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此次纪念大会广场的布置策划设计工作,由指挥部领导定向把关、专家出谋划策、设计师创意设计、企业工程实施,群策群力共同完成,取得了气势恢宏的效果,完全达到国之盛典的预期目的。
(作者系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服务保障和广场活动指挥部策划设计部部长、北京印刷学院院长)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QRZYniBvv20U0OLchcCH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