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刷学院新闻网_北京印刷学院党委宣传部主办    管理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媒体北印» 北京日报:新技术重塑版权产业新格局

北京日报:新技术重塑版权产业新格局

信息来源:北京日报|发布时间:2025-09-25|文:牛伟坤 |图:武亦彬|编辑:邢嘉潞 曹文露

d2b7617f85fbc6e37923a0645e531347.png

技术变革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重塑版权生态。在AI等技术给予版权创新发展新机遇的同时,算法侵权的界定难题、AI生成内容的权属争议也接踵而至。昨天,2025北京文化论坛“技术变革中的版权新生态”专业沙龙活动上,业界、学界专家齐聚一堂,就如何构建适配技术发展的版权新生态开展深入交流,共同寻找版权产业发展与版权保护路径。

“技术变革中的版权新生态”专业沙龙活动上,嘉宾围绕新技术赋能版权产业创新发展、数字时代影视版权保护新格局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探讨

AI技术几分钟就能生成一首音乐、创作一幅作品。在北京印刷学院院长田忠利看来,新技术的出现改变了文学、美术、音乐等作品的创作和传播方式,“我们要强调技术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但不能技术至上,还是要把人的思想、人的温度带到教学和研究中。”在当前出版业转型发展过程中,该院汇聚多方力量,聚焦智能版权管理、数字内容溯源、多学科交叉版权运营等领域展开深度研究,为行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解决方案。

AI技术也已经渗透到了电视剧产业的各个环节。阿里文娱ESG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冀表示,从策划到制作再到发行,AI都在为从业者提供着丰富的创意思路。“比如在选角环节,我们直接用AI为演员生成定妆造型,极大地缩短了决策环节所需要的时间。”他介绍,在内容生成时,团队会使用多个模型、叠加多个技术,“其中的可版权性非常值得研究。”

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办事处主任刘华看来,当前中国版权产业发展迅速,中国创意产品出口占货物贸易总额比重已连续多年位居全球首位。她认为,针对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崛起,在规模优势转化为规则需求的关键节点,“人类参与”成为作品赋权新门槛,训练数据规范使用、创作过程可追溯、平台治理责任、跨境规则协调等将有可能成为未来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版权治理的新趋势。

技术发展带来的法律挑战成为很多嘉宾关心的重点。“对人工智能实施侵害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法律肯定不能让步。”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田向红说,AI领域不是法外之地,一样要进行相关规制。

“展望未来,我们应加快完善针对新技术、新领域的版权法律体系,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中宣部版权管理局局长王志成认为,要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手段,联结政府、行业组织、企业、高校等各方力量,推动形成社会共治格局;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推动版权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原创精品创作生产引导,加强版权金融服务创新等。

日本内容产品海外流通促进机构总裁后藤健郎则看到了合作的力量。“一定要和各国相关组织一起合作,才能做好版权维护工作。之前,我们在中国得到了各方支持,今后我们也希望能够和中国进一步加强著作权保护工作,一起为全世界著作权保护作出贡献。”

昨天,2025北京文化论坛“双向赋能”平行论坛“技术变革中的版权新生态”专业沙龙在北京印刷学院举办。上图为中外嘉宾在“毕昇书坊”沉浸式体验印刷术的演变及其在当代文化中的应用。 本报记者 武亦彬摄

原文链接:https://bjrbdzb.bjd.com.cn/bjrb/mobile/2025/20250925/20250925_m.html?v=1758769472158#page12

[关注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