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北京印刷学院校长罗学科:厚植家国情怀 砥砺拼搏奋进
信息来源:学习强国|发布时间:2020-09-28|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志鸥校友、老师们,亲爱的2020级新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秋天的北京美丽宜人,秋天的北印硕果满枝。在这个美丽的收获季节里,我们在此隆重举办2020级新生开学典礼,共同见证来自全国各地近2300名2020级本科新生、二学位同学、研究生新生相聚北印,开启一段崭新的人生征程。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新同学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向多年来倾注全部心血、辛勤抚育同学们成长成才的家长们、老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2020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原有的复习备考节奏,在抗疫和备考的双重压力下,同学们克服诸多困难,居家学习,夜以继日,备战高考,以出色的表现经受住了考验,以优异的成绩在高考中脱颖而出。你们比以往更多了些波折与磨砺,但是风雨过后,留下的少年意气与精神气质,终将化为绚丽的彩虹,激励你们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人无精神不立,校无精神不兴。办学62年来,北印始终与祖国和人民同呼吸同命运。从第一代北印人开始,到2017年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确立“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出版传媒大学”的奋斗目标,北印人书写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创业史,坚韧不拔、团结奋进的建设史,齐心协力、蓬勃向上的发展史,而贯穿其中、经久不变的就是强大的北印精神!这种精神是艰苦奋斗、砥砺前行的创业精神,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家国天下、不辱使命的担当精神,奋勇争先、永不言败的拼搏精神,传承文化、造福人类的奉献精神!这种精神激励着北印始终牢记育人使命,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为党为国培育高水平出版传媒人才;这种精神孕育出北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建设对学生最好的大学”的育人理念。
尽管学校在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办学空间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尽人意之处,学校不大,还分为三个校区,为大家的学习、生活带来一些不便;学校的住宿条件、食堂餐饮、某些环节的管理服务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同学们的期待,但是我们致力于建设“对学生最好的大学”,学校以慈母般的情怀,竭尽所能,实实在在地对同学们好,勤勤恳恳地培育同学们成长!只要你们勤奋学习、刻苦攀登,学校将倾其所有、不遗余力、创造一切条件助力你们成长发展、圆梦成才!
作为北印未来高质量发展的见证者和生力军,我希望同学们全面、深入地了解北印,认同北印,爱上北印,传承北印精神,践行北印“守正出新 笃志敏行”校训,在学校的大力培育和你们自身的刻苦努力下,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中国出版传媒人。在你们开启大学新征程之际,作为校长和你们的朋友,我提出四点建议和希望与大家共勉:
一是希望同学们厚植家国情怀,树立远大理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灵魂指的是什么?就是家国情怀。家国情怀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追求塑造了一代代中华儿女的精神气质。从古至今,以屈原、文天祥、林则徐、李大钊、钱学森、邓稼先等爱国主义先锋前赴后继,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在出版传媒领域,近代以来,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交织的艰难时势中,中国著名记者和出版家邹韬奋不畏强暴,积极创办报刊,努力唤起民众,以犀利笔锋,主持正义,传播真理,为民族解放呐喊,为人民民主呼号,奠定了新闻出版事业爱国奉献、服务人民的文化基因。传承出版文化基因,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始终是北印的精神底色。学校培养的一大批专家学者、社会精英和业界中坚,他们始终把服务国家、奉献社会、造福人民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用实际行动为母校赢得了社会赞誉。现在,北印发展的接力棒传递到了你们手中,希望你们传承北印基因,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北印精神,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民族复兴而奋斗、为国家强盛而奉献的远大志向,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在报效祖国、奉献人民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二是希望同学们尚德修身,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立世先立身,为学先为人。青年时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优秀的精神品质,有利于走好人生的路。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不仅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杰出贡献,更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树立了丰碑。上大学时,袁隆平兴趣爱好广,综合素质强,曾经怀揣空天报国梦差一点考入空军,曾经怀揣体育强国梦差一点进入国家游泳队,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湖南的一所农校教书,多年后在学校的试验田中偶然发现了一株“鹤立鸡群”的特殊稻株,从此,他的一生就贡献给了“粮食”。他说,他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让人类摆脱饥荒,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他几十年如一日,锲而不舍,刻苦钻研,务实奋进,攻坚克难,不住豪宅、不开豪车,也要把国家给予的奖励拿来做研究;国家奖励给他的别墅,他改成了科研团队的研究基地;即便已经举世闻名,年逾90的袁隆平仍在工作,依然不断地追求水稻产量的突破。从袁老身上,我们看到了为民奉献,低调内敛,吃苦耐劳、朴实乐观、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品质,这些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这些精神财富都需要大家在年轻时期去磨练、去培育、去积累。同学们要善于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滋养,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要善于从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的身上感受精神风范,艰苦奋斗,报效祖国;要善于从自身内省中提升品质修为,择善而从,见贤思齐。在美好的青春年华里塑造最优秀的精神品质,坚定理想信念,明确目标追求,为一生的成长领航导向。
三是希望同学们勤学苦练,做好学生的本分。学生的本分就是学习,中学如此,大学也一样。2018年,教育部对大学教育提出了“四个回归”,旗帜鲜明地指出,要围绕学生刻苦读书来办教育,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引导教师倾心教学、潜心教书育人。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大学课堂要“严起来、难起来、实起来、忙起来”。今年,学校全面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大力建设“最美课堂”,努力提供更高质量的大学课程。大学的序幕即将拉开,希望同学们尽快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求知的转变,不断发掘学习的潜能和动力,通过系统严格的训练,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养成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对于研究生新生来说,研究生期间的学习更加精专,同学们要在广博的基础之上,尽快明确研究方向,掌握科研方法,弘扬科研精神,大胆存疑,小心求证,严谨务实,协作创新。不管是本科生、攻读二学位的同学还是研究生,我都希望同学们珍惜青春韶华,多读书,读好书。读理论经典,读文化名著,读人物传记,读政经史哲,读一切能拓展文化及生命智慧的书。“每一个不阅读的日子,都是对大学的辜负”。希望同学们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读书作为一种精神追求,把读书作为一种责任担当,在读书中涵养气质,在学习中拓展知识,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知行合一,求真向善,为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是希望同学们加强体育锻炼,促进全面发展。强健的体魄是干事创业的基本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健全的人既要有丰富的知识和文化,还要有健康的精神和强健的身体。”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涌现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其中“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敢医敢言撑起疫情防控一片天。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84岁的钟南山迈着坚定有力的步伐上台领奖,精神矍铄、目光坚毅,如山一般稳健。回到广州医科大学和师生们谈及颁奖细节时,钟老还顽皮地说自己故意走得快一点,想要展现自己还没老,还能干点事。大学时代的钟南山就是运动场上的耀眼明星,曾经荣获过全国运动会男子十项全能亚军。为了有体力工作,集中精力突破病毒,钟老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健身,健身带给他的不仅仅是强壮的身体,还有战胜疫情的信心。大学期间的学习任务繁重,同学们不仅要拼智力、拼心力,还要拼体力,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加强体育运动,培养力争上游的精神、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不懈奋斗的精神,保持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目前,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同学们更应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体育运动,增强免疫力。同时,也要遵守学校疫情防控要求,勤洗手、勤通风、不聚集、守纪律,做好宿舍卫生,做好垃圾分类,用实际行动为疫情防控作出自己的贡献。
“登高望远天地阔,砥砺奋进正当时!”新时代的美好画卷已经展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你们既是经历者、见证者,更是未来的参与者、生力军,希望你们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刻苦学习攀登,锻炼强健体魄,做奋斗者,当实干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给复旦大学青年师生党员回信中所讲,“心有所信,方能行远。面向未来,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我们更需要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青春正好,未来可期!亲爱的北印学子们,让我们团结起来,守正出新,笃志敏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祝愿同学们在北印生活愉快、学业有成!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