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北京印刷学院《大国出版》思政公开课开讲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发布时间:2023-09-22|文: |编辑:胡月 曹文露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北京印刷学院联合中国出版协会,聚焦中国出版时代新人培养,汇聚出版学界、业界专家资源,突出出版学科特色,开设《大国出版》思政公开课,探索行业特色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的路径和方案。
9月21日上午,《大国出版》思政公开课开讲。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李朋义,北京市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心主任薛健,中国印刷博物馆、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北京出版集团、京报馆等学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代表和北京印刷学院师生共同参加了开讲仪式。
北京印刷学院党委书记曹文军在致辞中表示,《大国出版》思政公开课的开设,是学校发挥资源优势,凸显办学特色,承担社会责任,集中力量办好出版学科,建设中国特色国际知名出版大学的一项重要行动举措。课程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育人紧密结合,“大思政课”与“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有机结合,学校的“思政小课堂”融入出版“社会大课堂”,遵循教育教学、学生成长规律,深化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出版时代新人。
李朋义作为开讲第一课授课专家,以“坚持守正创新,建设出版强国”为题作专题报告。报告从“大国出版与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中国当代出版的五大特点,影响国际出版格局的三种力量,当今国际态势下的文化交流、交融与交锋”四个方面,讲述了中国出版的思想基础、理论根基、显著特点,分析了中国出版“走出去”的机遇挑战和发展建议,勉励新出版人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出版精神,增强职业素养,服务出版强国建设。 “大思政课”授课后,“课后课”小班研讨开启,李朋义来到学校红色出版教育基地,与出版学院学生面对面交流。
据悉,《大国出版》思政公开课是面向全校新生开设的一门马克思主义出版理论和实践通识课,课程聚焦出版时代新人核心素质,围绕中国出版的历史成就与发展前景、出版学子的精神标杆与思想旗帜、出版业的融合发展与出版物的美学呈现等主题,进行整体设计。
理论教学设计了“领会出版思想要义,筑牢成长思想根基”“弘扬韬奋精神,坚守文化使命”“坚持‘两创’方针,打造最美出版物”等10个专题,邀请了出版业界大家、学界名家授课。实践教学围绕“认识出版行业”“走进出版事业”“投身强国伟业”三大主题,采取教学周集中组织实践教学与寒暑假分散进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组织学生参观行业展会、展馆以及深入行业企业开展主题调研等社会实践。2023年,学校在中国印刷博物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国青年出版总社等实践教学基地的基础上,又在京报馆、商务印书馆历史陈列馆、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韬奋纪念馆、王选纪念陈列室挂牌了“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进一步丰富育人资源。
《大国出版》思政公开课作为2023级本科生的必选课已纳入培养方案,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旨在增强学生对出版的专业认同、行业认同、职业认同,帮助学生真正弄明白为什么做出版、做什么样的出版,始终牢记出版初心,服务建设出版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