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之窗:北京卫视报道北印学子参加“‘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
信息来源:宣教之窗|发布时间:2023-11-28|文: |编辑:苏晓杭 曹文露
11月23日,北京卫视《北京新闻》节目报道了北京印刷学院研究生陈晓丽在参加“‘京’彩文化,青春绽放”行动计划,设计首都博物馆馆藏文物铜坐龙文创作品过程中的精彩故事与收获。
点击查看报道
“‘京’彩文化,青春绽放”行动计划是今年5月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和市委教育工委共同启动的,通过实施信仰行、红色行、古都行、文艺行、志愿行、园区行六大机制,推动首都高校人才培养和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双向互动、相互赋能,截至目前,举办活动500余场,高校学生参与达4万余人。
点击查看北京新闻报道《青铜与青春邂逅,见证新“京”彩》
“古都行”“慧眼识文物 文脉心中传”项目中,首都博物馆精心挑选了一百件(组)珍贵文物,供学子近距离研习。围绕白玉绶带鸟衔花形玉佩、铜坐龙等六件珍贵馆藏文物,北京印刷学院的指导老师用好课程思政育人主阵地,带领150余名学生进行观摩,在《构想设计》《数字新文创》课程中设计了超过450款文创方案。通过初步筛选,8个方案小组晋级学校和首博联合举办的文物活化利用设计遴选会,由双方共同组成专家团队,对晋级作品进行设计优化。几轮沟通改进之后,陈晓丽团队最终通过趣味潮玩、榫卯装配和印章打卡三个创意点的有机结合,创作了“铜坐龙榫卯结构装配潮玩”,得到了专家团队和体验公众的一致认可。
作为首批试点高校,北京印刷学院深度参与了“红色行”“古都行”“文艺行”“志愿行”“园区行”五大机制10个项目,共有66支学生团队、两千余名学生,在京内外进行各类文化实践服务活动。学校充分发挥出版传媒学科特色和“创意设计 艺工融合”办学优势,推动人才培养与首都文化建设互动赋能常态化、长效化,双促进双提升,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服务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以“首善”的责任意识推动项目形成示范效应,让师生在文化实践中绽放青春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