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刷学院新闻网_北京印刷学院党委宣传部主办    管理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媒体北印» 北京新闻:青铜与青春邂逅,见证新“京”彩

北京新闻:青铜与青春邂逅,见证新“京”彩

信息来源:北京新闻|发布时间:2023-11-24|文: |编辑:苏晓杭 曹文露

陈晓丽是一个非常有自己想法的姑娘,初三中考前,瞒着家人报了美术特长生。高三填志愿的时候,本想考到南方城市去,无奈爸爸舍不得小棉袄,最终还是上了家门口的河北师范大学,开车只要20 分钟就能到。就这样,在过去的二十二年里,她一直在父母眼皮底下上学,好在大学学的专业是她自己喜欢的设计专业。父母答应她,考研的时候可以自主决定去哪儿,于是,她来到了北京印刷学院。

初来乍到,陈晓丽踌躇满志又有些忐忑,她渴望在北京这个设计师云集的城市、在这个走出过众多设计大师的学校里,也能开辟出一番属于自己的天地来。

研一的暑假,她邂逅了“‘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该项目是今年5月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和市委教育工委共同启动的,通过实施信仰行、红色行、古都行、文艺行、志愿行、园区行六大机制,推动首都高校人才培养和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双向互动、相互赋能,截至目前,举办活动500余场,高校学生参与达4万余人。首都博物馆精心挑选了一百件(组)珍贵文物,供学子近距离研习。

围绕白玉绶带鸟衔花形玉佩、铜坐龙等六件珍贵馆藏文物,北京印刷学院的指导老师带领150余名学生进行观摩,设计了超过450款文创方案。通过初步筛选,8个方案小组晋级学校和首博联合举办的文物活化利用设计遴选会,由双方共同组成专家团队,对晋级作品进行设计优化。陈晓丽就是其中一支方案小组的组长。

陈晓丽喜欢青铜器,她毫不犹豫选择了铜坐龙作为自己小组的主打产品。铜坐龙是出土于金代大安殿遗址的一级文物,是北京870年建都史的直接见证。“想设计一些趣味化的东西,因为我想让它面向青年人,我就把它设定成一个打工人, 用它各种卡通可爱的表情来表达打工人的一天。”当陈晓丽有点小得意地把自己的第一版创意提交给导师巫建时候,却遭到了毫不留情的批评。老师认为她的设计已经看不到龙本身的影子,偏离文物太远。陈晓丽第一次感受到了社会化项目不同于学生作业,必须对甲方意见、社会效益、公众接受度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压力陡增,她焦虑得睡不着觉。

就这样,一次次提交方案,一次次被否定,“我就特别地不服气,我一定要证明给你看。每次收到修改意见时候,刚开始特别愤愤不平,生气时候我就去操场跑两圈,跑完后把自己关在宿舍里,打开电脑开始改方案。”在一次次的修改中,她对铜坐龙和文创的理解越来越深刻,内心也越来越强大。

代表学校向首博的专家组汇报方案时,在去首博的车上,她还在修改汇报用的PPT。她笑着说自己初次体会到了设计行业“打工人”的不容易,汇报全程她虽然手心在冒汗,却也自信满满。

几轮沟通改进之后,陈晓丽团队最终通过趣味潮玩、榫卯装配和印章打卡三个创意点的有机结合,创作了“铜坐龙榫卯结构装配潮玩”,得到了专家团队的认可;在首博举办的一次公众体验活动中,家长和小朋友们玩得爱不释手,陈晓丽终于能松一口气了。她的这件文创作品,也在今年的服贸会上亮相。

研二的陈晓丽在谈到未来就业时,她说自己还未做好充分准备,但经过这次“‘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的历练,无疑让她在面对未来时更有力量,“每次遇到的挫折和经验都会成为下一次的保护盾牌。我知道未来我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是我又是一个迎难而上的人,越挫越勇。我会把握好当下,走稳每一步去迎接未来!”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H0jJQNXncw98W1wCIaM6mw 

[关注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