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报:工业设计,须以长远眼光看待
信息来源:北京晚报|发布时间:2010-03-25|文:
今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要把工业设计作为将来重点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之一。其实,随着经济形势的转变,产业结构的升级,在中国本土追求制造业上的高效率低成本已是大势所趋。未来社会对于“创意”和“转变”的需求为设计类的高素质人才打开了一扇大门。
工业设计是一门隶属于工科大类,却也要求有一定艺术创新能力的综合性学科。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在1980年的巴黎年会上为“工业设计”作了如下定义: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形态、色彩、表面加工及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资格。
权威教育数据咨询研究公司麦可思对2008届大学毕业生的调查显示:工业设计专业本科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89%,低于同届同专业大类(工学)90%和同专业中类(机械类)93%的平均水平;但略高于同届全国本科毕业生88%的半年后平均就业率。从平均月收入来看,工业设计本科生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为2099元,低于同届同中类(机械类)毕业生的平均值2113元,也在全国平均水平(2133元)之下。在工作与专业对口比例方面,该专业本科毕业生为63%,低于同届同专业中类(机械类)82%的专业对口率,也低于全国同届本科毕业生的平均水平(71%)。
麦可思调查研究显示,2008届该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的行业为“电子和电器设备及其零件制造业(除计算机设备以外)”、“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楼房建筑总承包商和修建公司(含安装和装饰)”;毕业生最多被民企雇用,但外企提供的薪资相对最高,外企工作的2008届工业设计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为2357元。在城市分布方面,该专业毕业生主要集中在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
尽管工业设计人才为国家振兴产业所需,但从就业指标上来看,似乎该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并不火爆。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与该专业所对应的职业的属性相关。工业设计专业旨在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科研单位从事工业产品造型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和教学、科研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需要跨越纯技术和纯美学的局限。从事此类工作,不仅要求就读本专业的学生具备会话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思维流畅,也要求具有创新能力,懂得细微观察。同时,此类职业对实践经验的累积也有一定要求。绝大多数本科应届毕业生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储备与工作要求达到的水平存在差距,刚毕业时可能薪资不高,甚至就业困难。因此,对于计划报考工业设计专业的考生,需要清楚了解自身的个性特点、职业兴趣是否适合就读该专业、进入相应的职业,依据自己的职业规划理性选择。适合自己才能有好的发展。
二是与就读高校本专业的培养质量相关。不同高校培养质量参差不齐,确定要报考该专业的考生,在选择大学时,要参考各大学这一专业的就业情况。根据麦可思编撰、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看就业 选专业(2010年版)》,所开设工业设计专业就业质量较好的211院校有(按大学代码排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吉林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江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非211本科大学包括(按大学代码排序):北京印刷学院、大庆石油学院、上海理工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中国美术学院、长沙理工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广州美术学院、青岛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
(摘自《北京晚报》2010年3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