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刷学院新闻网_北京印刷学院党委宣传部主办    管理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媒体北印» 中国新闻出版报:最难就业季 自主创业天地宽

中国新闻出版报:最难就业季 自主创业天地宽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发布时间:2013-07-02|文:韩东

 

在创业的旅途上,孙大根与张晓川的路还很长。

 

面对学业和事业双重压力的石志敏。

 

卜小丽在制作水墨动画人物。

 

创新创业园的各项政策吸引了张晓川。

 

创意与创业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石志敏和想要参与创业的沈佳凯讨论设计经验。

 

石与路设计团队经常扎堆,互相交换设计意见。

 

三四十平方米的房间里集结了四五家大学生创办的公司。

    6月,又是各大高校毕业生各奔前程的时节,对于今年毕业的学子们,就业形势更加严峻。2013年大学毕业生达到历史最高纪录699万,比2012年增加19万;计划招聘岗位数量却大幅下降。据2月初的一项统计显示,2013年岗位数同比下降15%,因此,这一季被一些人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本月初,社科文献出版社发布的《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蓝皮书显示,2012届的大学毕业生中还有8.5%的人处于待业状态,今年本科生的签约率仅为35%。

    “就业难”的现状迫使毕业生们把以往过度集中在机关、事业单位的目光,转向了更为广阔的市场。政府、高校以及社会各界也在积极想办法,帮助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据北京印刷学院有关部门负责人朱磊介绍,毕业生自主创业的群体越来越多,为了帮助学生实现灵活就业,学校也提供了多种平台,北京印刷学院创新创业园就是其中之一。

    创业园位于北京印刷学院绿色印刷包装产业技术研究院内。走进园区,可以看到一个个由若干卡位组成的、尚不具规模的小公司。每个卡位的电脑前,都有一张年轻而专注的脸。这里就是学生自主创业的起点,他们的故事也为正在这个“史上最难就业年”挣扎的毕业生们开辟了一条新思路。

    卜小丽:从设计员走到总裁

    来自内蒙古包头的卜小丽,2011年毕业于北京印刷学院动画系,曾先后在北京的几家动画公司担任过设计员。作为最基层的技术人员,繁琐的工作、渺茫的发展前景、难以施展的才华,都让卜小丽苦恼。

    一次在与导师何云教授沟通时,卜小丽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导师则提示她:为什么不自己创业?卜小丽很喜欢这份工作,也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于是,找到了投资合伙人,2012年4月成立了北京墨舞云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做上了该公司的总裁。

    一年后,公司技术相对完善时,何云教授在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申请了三维水墨动画制作与应用项目,开始制作三维水墨动画。“刚成立时,招的人手来自不同专业,组建团队曾经让我很头疼。好在慢慢通过实践磨合,我们现在已经可以独立开发二维、三维水墨动画了。”现在,她的公司有3名全职、5名兼职员工,全部来自母校北京印刷学院。

    《武韵》是该团队的第一部三维水墨动画试验片,也是中国第一部三维水墨武侠动画试验短片。该片获得了第五届世界多媒体峰会艺术大奖,也填补了我国动画领域三维水墨动画片的空白。

    “对我来说这是很大的鼓励,对未来,我有信心。”卜小丽说。

    石志敏:创业比想象的难

    石志敏是江苏人,2007年参加高考,被北京印刷学院包装工程专业录取。

    作为“石与路设计”的“创始人”,石志敏大二时就开始了设计生涯,至今已有4年。但眼下却面临着研究生毕业与事业发展关键时期。导师曾多次找他谈话,让他在年轻时不要为了赚钱而荒废了学业。但石志敏想,“创业会对学习有影响,但不认为在校大学生就不该创业,相反的,创业更加能够锻炼我们适应社会的能力”。石志敏说,在运营项目之外,购买办公设备、注册公司、人员招聘等问题也让人十分头痛,创业真的比想象中要难。

    2012年年初,两位已经参加工作但怀有创业梦想的朋友找到了石志敏,3人经过讨论和考察,决定创建一个以艺术培训、平面设计为主要业务的公司。

    北京石与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了。当时,北京印刷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园成立不久,学校鼓励在校大学生创业,并提供宽松的政策支持及一定的物质资助。入驻创业园后,石志敏的公司拥有了相对独立的办公场地及标准的办公桌椅,并享受水、电、网络费用及场地租金全免的创业支持政策。

    “既然选定了创业这条路,我就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创业这条路异常艰辛,但因为梦想,靠着朋友的帮助,靠着团队的努力,靠着学校与社会的支持,我一定能走出一条康庄大道。我要让世人看到,一个在校学生,也能够在创业的竞技场上闯出一片新天地。”

    孙大根:想干一番大事业

    24岁的孙大根是湖南长沙人,是北京印刷学院的应届毕业生。

    看着同学们为找工作四处奔波,孙大根倒是坐得住。他心里早就有了打算,在北京创业。“就想趁着年轻,干点自己喜欢的事。”他说,年轻人太稳定了,就没有动力和激情了,想干出一番事业就应该逼自己一把,潜力才能无限放大。

    孙大根创业的念头不是突如其来的。大二的时候,他就和同学办过一个小规模的工作室,虽然办公条件简陋,但他们的工作热情却很高。在朋友和导师的帮助下,也陆续接了一些工作。

    几个星期前,孙大根拿到了毕业证书,和同学张晓川一起筹划多时的“沐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已经申报注册。一想到未来,孙大根就热血沸腾,他打算干一番大事业。

    孙大根说,学校提供的就业平台,是使他最终下定决心的关键。国家给了创业园很优惠的政策,学院方面也提供了导师、办公场地等支持,让他少走了很多弯路。

    对公司的发展,孙大根有短期和长期的计划:短期计划是半年内,把公司前期投入的钱赚回来。长期计划是在一两年内将公司的员工扩大到10人,这样可以维持客户关系,并逐渐公司化,能给他们发上工资。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关注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