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刷学院新闻网_北京印刷学院党委宣传部主办    管理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媒体北印» 首都教育:三代教育人眼中首都教育的十年变化

首都教育:三代教育人眼中首都教育的十年变化

信息来源:首都教育|发布时间:2022-10-18|文: |编辑:苏晓杭 慈妍妮

“对话•我和首都教育的十年”精彩继续。本期出场的嘉宾有大学教授、教研员、校长和教师,年龄段涵盖60后、70后和80后。他们眼中的首都教育十年有哪些非凡变化?一起来听听他们的十年教育故事。

十年・跨越时空的对话

我的十年故事

身体力行“传帮带”

做青年教师成长的引路人

北京印刷学院教授:杨丽珍

36年来,杨丽珍一直在北京印刷学院从事一线教学工作。担任学校教师发展中心主任的十年间,她帮助并见证了一波又一波青年教师的成长,真正实现了人才培养“传帮带”。十年来,她先后获得“北京市属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优秀教师”“首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心声·我身边的教育改变

积极唤醒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意识

十年来,杨丽珍教授亲眼见证着首都教育的蓬勃发展。这些年,教育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加大,师资队伍建设也不断强化,“硬件”、“软件”两手抓。

北京印刷学院非常重视青年教师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2012年,学校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其中一项主要工作就是抓住教学基本功比赛契机,推进教师教学技能提高,在校内青教赛与北京市青教赛同期成长。

青年教师通过一次次比赛和备赛过程,提升教学基本功,使课程生动有趣又富有“干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让学生获益。在杨教授的带领下,中心积极唤醒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意识,搭建成长交流学习平台,充分发挥校内优秀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实现人才培养“传帮带”。


让音乐飞起来

飞到每位幼儿园教师身边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学前教研室教研员:宗文革

她是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学前教研室的教研员宗文革,高级教师,北京市学科带头人。十年前,面对市区长期没有音乐教究的现状,她独立承担北京市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二五”“十三五”幼儿园音乐教育的课题研究,《音乐之声》幼儿园小中大班音乐拓展特色课程出版发行并获得区教育创新成果奖,促进了全区的音乐教育发展,在市区产生积极影响。

心声·我身边的教育改变

乘着信息的翅膀

让音乐飞起来

十年前,面对丰台区幼儿园音乐教育整体薄弱的现状,面对教师对音乐教育研究的困惑与需要,宗文革老师申报了北京市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二五”“十三五”幼儿园音乐教育的课题研究。

在课题研究中,丰台学前教研室与丰台信息中心积极合作,在丰信平台上创建了《打开音乐之门》学前3-6岁丰台地方课程电子书,课题计划、研究过程、研究阶段成果等不断收录到平台。电子书不仅为教师提供了学习资料,同时提供了大量适合于小中大班不同年龄阶段的音乐及教育活动案例,有文字、音乐、视频等多种形式,囊括了音乐教育的所有内容,实现了音乐教育的信息化。

尤其在疫情期间,教师可以随时在线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与困惑,观摩教学活动、聆听专家培训讲座等。宗文革的课题成果为全区教师搭建了音乐教育交流的平台,起到同步学习,共同成长,及时将课题研究进行辐射的作用,让音乐研究在全区共享。


从关注“分数”到关注“育人”

中高考改革引领育人方式变革

北京八中永定实验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李纪洲

十年前,他立志教学改革,注重学生考试成绩,以追求升学率为办学目标。十年后,他充满教育理想,更加注重人的培养,把立德树人、五育并举放在办学第一位,力求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健康快乐成长,成为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有担当、有贡献的一代新人。

心声·我身边的教育改变

培养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人

成为北京基础教育的主旋律

“面向全体,全面育人,全力打造以全面发展人为中心的育人体系,成为每一所中小学校肩负的首要任务。”李纪洲校长感触颇深:十年的中高考综合改革转变了教育评价观和学校育人观。

在李纪洲看来,五育并举,培养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人成为北京基础教育的主旋律。课程体系完善了,中高考科目设置多样化,学校课程丰富了,选课走班成为常态,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融为一体,各有特色各有品质;课堂教学创新了,小组讨论辩论、议题式深度学习、项目式学习、实践探究式学习等多种方式并存;教师角色转变了,创设结构性情境,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能力,在师生思维互动中实现共同精神成长;学生主动发展了,课程选择有目标,生涯规划有方向,成人成才的育人氛围日渐浓厚。

“新举措”不断涌现,“新探索”不断尝试,育人方式得到明显优化,育人质量得到显著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在学生健康成长的氛围里不断凝聚和升华。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带领学生发现数学之美

门头沟区大峪第二小学教师:李莉

她是数学老师也是副班主任。参加工作27年来,她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勤勤恳恳,时时以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她以爱心作为沟通的桥梁,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和信任,让学生更加喜欢数学课。坚守教育教学一线,她以实干诠释教育初心,用实绩践行育人使命。

心声·我身边的教育改变

“画中玩”“画中学”

让学生体会数学乐趣

“‘双减’强化了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更加促使教师思考怎样做才能‘减负增效’。”李莉老师认为,“减负增效”的基础是心中有学生,坚持“以生为本”,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可持续地发展。

这些年来,她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进行积极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自主学习、深入探究,使学生的思维真正“动”起来,构建“人人善思考、人人善表达、人人善分享”的自主课堂,不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她和孩子们一起进行了“画数学”的研究。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离不开具体实物和图形的支持,教学实践中,李莉引导学生用“画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突破难点,建立关系,构成网络,学生也通过画图来分析解决问题,表征概念表达个人思考习……学生在“画中玩”、“画中学”,“画”的过程中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数学的价值,欣赏数学之美,构建真正的高效课堂。


用“心”陪伴

做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守护者

密云区第三小学教师:付晓静

她是付晓静,密云三小的一名普通教师。领导的信任、学生的喜爱、同事的鼓励成为了她成长的动力。在学校先进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在优秀教师的帮助下,付晓静褪去了学生时代的青涩,由教育领域的新兵逐渐向优秀的强兵靠拢。

心声·我身边的教育改变

保护那颗“心”

助力青少年快乐成长

“这十年来最大的感触就是从国家到学校,不再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在培养从身心到体魄,全面健康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付晓静亲身体会着青少年心理健康越来越受重视。

学校在密云区教委的领导下,建立了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建立健全心理咨询制度、流程,聘请专业的心理教师为师生解决各种心理方面问题。

“心理健康课不再局限于每周一节课。”付晓静加入了北京教育学院季平教授带领下的健康自我成长课程构建项目团队,参与编写教师用书和学生练功手册,与北京十余所学校的心理教师和班主任老师共同研讨课程难题和优秀做法。集体教研提高了付晓静在内的教师团队的心理健康辅导能力,让她能帮助更多学生学会面对挫折、与人保持和谐的关系等。引导陪伴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她的“心”永远紧贴着孩子们的“心”。

十年,标注了一个民族的沧海桑田,

十年,见证了一个时代的踔厉奋发,

每个人的十年,都有不同的故事。

一起为本期出场的五位教育人点赞加油,

期待下一期“对话•我和首都教育的十年”!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L3HU0FWx5QlFfdM_BIF4kw 

[关注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