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刷学院新闻网_北京印刷学院党委宣传部主办    管理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媒体北印» V思想:北京印刷学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 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

V思想:北京印刷学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 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

信息来源:V思想|发布时间:2022-03-22|文: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的关键课程作用,为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3·18讲话发表以来,北京印刷学院持续深入宣传贯彻讲话精神,从学院到班级,从职能部门到教学一线,从教职员工到普通学生,大家纷纷投身到学习领会讲话精神的实践之中。学校党委在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中将各项任务逐步落细落小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师生同上思政课

一、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学校党委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纳入学校“十四五”规划和《中共北京印刷学院委员会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以高起点高定位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积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学校高度重视讲话精神的学习,多次组织专题学习会,从思想上深刻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课程作用,为推动思政课改革做好思想准备。

备好思政课,讲好思政课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将讲话精神转化为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思路和举措,2020年,学校出台《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实施意见》,成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要遵循。

思政课改革创新 开展体验式教学

二、传承红色文化,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课程作用

开展红色文化教育,聚力红色文化育人已成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让红色教育深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让红色文化不断丰富学生的人生体验,不断提升学生的层次与境界。

举办“书记引航”抗疫专题思政课

在推动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中,马克思主义学院着力推动出版印刷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针对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开展思政课红色出版、红色印刷、红色设计案例教学,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思政课教学体系,打造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精品思政课,把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种子播撒进学生的内心。

马院组织师生参观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

用“行走的课堂”讲好新时代思政课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版红色报纸展”中上好思政课

博物馆里师生学习百年出版史

深入挖掘学校各种红色教育资源,为思政课教学提供鲜活素材。推进红色文化教育“三馆”工程,即中国印刷博物馆、校史馆、美术馆,在“三馆”中开设思政课堂,营造“时时受熏陶、处处受教育”的浓厚氛围,不断增强红色基因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依托中国印刷博物馆、校史馆、美术馆,对不同年级的同学开展不同形式的红色主题教育,让同学们身临其境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触摸先人前辈的红色事迹,升华内在使命感与责任感,激励他们自觉参与到红色基因的传承中来。

举办“艺绘大爱 最美画卷”师生抗疫主题作品展

师生同上一堂思政课

在持续深入的以红色文化为特色的思政课教学中,师生共同营造了浓厚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青年学生培育起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自信。通过深入的理论讲授和生动的案例展示,青年学生将青春力量与爱国情怀相融交织,激发起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使命感,转化为新时代出版传媒人的文化追求和责任担当。在202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大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等重大活动中,马克思主义学院均有教师承担服务保障任务,与学校多名师生共同践行爱国奉献的光荣使命。

举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专题报告会

思政课教师和其他参与服务保障“建党百年”师生围绕参与服务国家重大活动感想进行宣讲

三、围绕亲和力和针对性,持续建设思政课“最美课堂”

马克思主义学院把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让马克思讲中国话,让大专家讲家常话”的指示作为思政课改革的重要方向,教师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厚重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好思政课集体备课制度,通过集体备课等形式充分发挥教研室、课程组的集体智慧,推进教学团队建设。转变课程讲授方式,以“讲故事”“家常话”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学院鼓励思政课教师讲好出版传媒行业故事、学校发展故事,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在教学方式上,推动教师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授课教师加强课堂互动环节的设计,通过专题讨论、案例分析、课堂辩论等方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学院尝试开展了“线上大班慕课,线下中班研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创新,收到了显著的成效。

邀请校外专家举办集体备课会

召开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暨形势与政策备课会

学习百版红色报纸展 举办专题备课会

以学生需求为导向,以创新教学内容为核心,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亲和力。结合学校出版、印刷、艺术等学科特点,推进红色出版、红色印刷、红色设计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开展思政课教学案例编写工作,完成《红色出版教学案例集》《红色设计教学案例集》《红色印刷案例集》《中国近现代纲要课教学案例》等系列案例的编写整理。这些案例贴近学校实际,贴近学生专业背景,深受学生欢迎,进一步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录制系列微课

编写教学案例集

教师研究成果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以打造“金课”作为主要抓手,持续建设思政课“最美课堂”。2021年,学院有1名教师在“第十一届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功比赛”中荣获二等奖,被市委教育工委推荐参加教育部组织的“第二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

教师指导学生在北京市大学生讲思政课活动中获得二等奖

教师指导学生在首都高校思政课学生社会实践论文评选中获得特等奖

四、聚焦思想性和理论性,助推教师能力教学科研素质提升

思政课教师是关键课程的关键人,教师能力素养是关键人的关键点。为帮助教师练好内功,切实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成价值追求和实际行动,切实提高“立德树人”的水平和能力,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21年底开启了“清源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和“守正教师学术创新计划”两个行动计划。“清源教师素质提升计划”由教学、科研、理论、思想、文化、实践六个版块构成,旨在帮助教师过教学关、科研关、理论关、思想关、文化关、实践关,为重点马院建设、硕士点建设、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乃至学校理论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等,打造一支坚强有力、素质过硬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守正教师学术创新计划”由研究方向凝练、研究团队组建、研究平台打造、研究条件支撑、研究成果推广五个部分构成,致力于构建符合马院实际的学术创新体系,打造特色研究方向,培养科研骨干力量,提升整体科研水平。自两个计划启动以来,学院已举办多场次报告会,为提升教师教学、科研能力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清源’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和“‘守正’教师学术创新计划”启动仪式

举行“清源”读书交流会

五、坚持思政课程引领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服务学校大思政工作格局

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学校大思政工作格局中积极发挥作用,服务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大局。在学校深入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行动计划中,学院认真落实《北京印刷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强化专业课程育人导向,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以“红色出版物”“红色出版人”“红色出版机构”为载体连续三年开展红色出版史教育,以红色设计落细落小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设计好人生第一本书。思政课教师分别进入印刷与包装、出版与传播、设计与艺术三大特色领域的课程思政教学示范课团队,与相关院系教师共同培育一批学科育人示范课程,推广一批“课程思政”典型,以“出版方言”构建“大思政”格局,为学生“涂上”鲜亮的“红色出版”底色。学校7门课程获北京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信息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vJCjZCCOidg4tOlyvcf6oQ

[关注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