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刷学院新闻网_北京印刷学院党委宣传部主办    管理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媒体北印» 新华社客户端:艺术设计与印刷产业融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新华社客户端:艺术设计与印刷产业融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信息来源:新华社客户端|发布时间:2018-09-07|文:

    艺术设计与印刷产业融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首届中国印刷艺术设计双年展开幕记 

     9月6日上午10时,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的“中国印刷业创新大会”的重要配套活动,由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北京印刷学院主办的“首届中国印刷艺术设计双年展”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

    印刷、艺术设计从业者的家园

    中宣部印刷发行司司长刘晓凯表示:“文化创意和艺术设计处于印刷产业链上游,具有知识性、综合性、增值性特征,是印刷业提升附加值、实现差异化、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领域和发展方向,在推动印刷与艺术设计融合发展方面,潜力巨大,在印刷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他还认为,融合发展,从产业高质量发展角度看,有助于产品创新、模式创新、服务创新,做大做优增量市场,破除无效和低端供给,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文化需求角度看,有助于提供新的产品体验,培育新的文化业态,为社会供应高品质、高品位、个性化的印制艺术产品,释放人民群众对文化创造、文化表达、文化参与的极大热情。《印刷业“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在政策导向和顶层设计层面,支持传统印刷向文化艺术、创意设计、品牌咨询等领域融汇、延伸和发展。

    印艺双年展报送作品中,学生作品占了四分之三。中国印刷技术协会理事长王岩镔认为, 作品体现出了专业性、时代性、创新性、艺术性;大学生的参与度非常高,展会也为大学生就业也提供了很好的指引,为社会服务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以往很多类似展览作品是单一的,而这次涵盖了海报、包装、文创、书籍、绘本、插画、品牌、字体类型,形成了‘航空母舰’般的产品集群”,印艺双年展策展团队代表,清华美院博导王红卫教授谈了自己看法,他认为“印艺双年展已成为设计者聚集的平台;成为印刷、艺术、设计从业者的家园。”

    北京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形象景观专家姚俊飞也来到了现场,介绍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及冬残奥会吉祥物设计方案征集内容,向在场的设计师发出了设计征集邀请。

    让印刷业回归其文化艺术本质属性

    灵感的激荡、滋长蔓延,点石成金;创意的作品、眼前一亮,驻足留连。

    一个创意的萌芽,饱含产业突围的渴望、寄托产业新颜的期盼。中国印刷艺术设计双年展(以下简称“印艺双年展”)总策划人张彬认为,“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华民族的自豪和骄傲,它为人类文明的传承与进步、为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巨大作用。今天,以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和新媒介正成为影响我们生活和社会发展的新力量,印刷——一个既古老又现代的概念在不断发生变化,向着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快速发展。”

    应运而生的印艺双年展,以印刷为媒介,汇集国内外优秀创意设计智慧,以创意设计促进技术与艺术、文化与产业深度融合,推动中国印刷业融合化发展,是展现当代中国设计的高水平大展;致力于发出中国声音,打造国际品牌。

    其启动后反响热烈,报名作品数量和质量均远超出主办方的预期。作品征集从7月16日启动到8月20日截稿,83所国内院校、10所港澳台院校、20所海外院校、近百家国内设计机构报名,报名作品高达7003件(海外作品400余件),远超主办方原预估的2000件;投稿作品异彩斑斓、构思奇特,多有对基于传统文化、工艺、材料之上的创新。

    如今,它已展陈就序。瞧,这长长的展厅,墙上悬挂的海报、品牌、字体、插画作品;桌上摆放的文创、书籍、包装、绘本作品,都在无声地纠正着一个误区,谁说印刷业只是加工业?谁说印刷业没有自己的品牌?

    印艺双年展从文化和艺术角度审视印刷业,既是对其本质属性的回归;也试图突破我国印刷业所面临的成本上升、需求下降、环境制约等发展瓶颈,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巧妙布局、大气恢宏

    优中选优的展出作品,让嘉宾和观众留连垂注。大家注意到,展陈既大气恢宏、又个性鲜明。作品类型多样、题材丰富,令人目不暇接;创新性强,令人耳目一新。

    作品有8类;主题涉中国梦、传统文化、非遗、环保、自然、公益、战争反思、商业品牌展示等等。创新性在这些异彩斑斓的作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令人惊喜的是,占报送作品数量四分之三的学生组作品,其质量丝毫不逊于专业组作品质量。

    展陈空间上,布展方采用了“四周包围”的形式。基于序厅结构,为宽且长的走廊形式。布展者将海报、品牌、字体、插画等电子版作品输出后,置于序厅四周,令观者前后左右均处于“被作品包围”状态,产生了大气恢宏、视觉体验佳的效果。而实物类的包装、文创、书籍、绘本类型作品,则巧妙搭配、综合展陈,布置于展厅内的长条桌上。整体协调、大气,俯仰皆风景。

    展品布局也彰显了个性。例如,为体现某些旅途纪念品的特点,展开了其“立体建筑”,夺人眼球;有的书籍,特意展开了其装祯设计的细节亮点,如镂空设计、窗格设计、锯齿设计等;有的书籍很有特点,特意摊开......

    展示也有遗憾,例如,有的文创产品内藏装置,插电源后会显出异样效果,但限于场地,不能展示插电源后的奇异效果。

    这是一次奇妙的体验。这里既有纵横恣肆的天马行空,也有寻常巷陌的传统情怀;有扑朔迷离的幽深思索,也有和风丽日的浪漫清新。

    这是一次融合的探索。这里既有想象力飞扬的创意设计和艺术创作;更有精选细选的书壳、牛皮纸、绢等各种材料;还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多色印刷、烫金、磨砂等工艺效果;还要辅以模具,置入装置;软件、手工(绘)、设备同时发力......

 

    一个多元的时代、科技的时代、融合的时代。艺术设计与印刷产业融合,绽放出灿烂的火花!

摘自:新华社客户端2018年9月7日

链接:https://xhpfmapi.zhongguowangshi.com/vh510/?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share/4481025?channel=weixin

[关注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