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刷学院新闻网_北京印刷学院党委宣传部主办    管理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媒体北印»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网:北印校史馆开馆暨办学成果展开幕 以史育人 以“印”化人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网:北印校史馆开馆暨办学成果展开幕 以史育人 以“印”化人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网|发布时间:2018-10-29|文:祝小霖

    10月19日,北京印刷学院办学60周年创新发展大会前一天,一批师生在北印新落成的校史馆前获赠《北京印刷学院简史(1958—2018)》一书。这批师生中,既有精神矍铄的离退休老教师,也有朝气蓬勃的青年教师和印刷学子。一代一代北印人书写着北印的历史,这是北印精神的传承、北印力量的凝聚。

    校史馆的建设、校史的编写均是为庆贺北印办学60周年。在当天下午的北印校史馆开馆暨办学成果展开幕和《北京印刷学院简史(1958—2018)》出版发行仪式现场,《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听到了北印悠悠岁月与精美史册背后的故事。

    展办学历程

    凝练物化成果

    “远接伟大中华文化之道统,近承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启印刷出版高等教育之大任,附丽共和国波澜壮阔之建国史,艰辛求索,蔚成重镇……”走进新落成的校史馆,“前言”的介绍铿锵有力。序言篇、历程篇、成果篇3个展厅,近4万文字、1000多幅图片、近200件实物和多媒体史料,将北印办学60年发展历程细细勾勒。

    “校史馆的落成为学校悠久的历史提供了一部生动翔实的教材,也为学校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提供了一个重要载体。”北京印刷学院党委书记高锦宏介绍说,办学60年发展历程是“明线”,中国印刷出版高等教育的育人成果是“暗线”,一明一暗展示的正是北印人牢记使命、勇于担当、自强不息、艰苦创业、遵循规矩、积极发展的办学精神。这种精神是北印优秀的办学传统和宝贵的财富,是北印继续前行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校史馆中,记者看到,一群为庆贺北印校庆返校的校友驻足在展板前细细回味在校往事,一批由在校学生组成的志愿者,将熟谙于心的北印建校史向观众们娓娓道来。尤为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很多校友都带着年幼的子女前来,在现场听志愿者们讲述,跨越中、青、幼三代,一种印刷情感的传递莫过于此。

    高锦宏表示,建设校史馆就是要通过回顾和总结,扬精神、强自信、促发展。他希望,未来继续加强对学校历史文化的宣传,充分发挥校史馆的育人功能,激励广大师生员工自觉投身学校内涵特色差异化发展的宏伟事业当中。

    集合力编纂

    汇聚精神力量

    如果说校史馆的建成,是北印办学精神、办学理念和办学成果的物化凝练,那么“简史”的编写,则打造出了北印文化记忆、文脉传承的精神阵地。

    “国之大必有于立,校之大必著于史。”北京印刷学院校长罗学科说,“简史”的正式出版发行,汇聚起了北印人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事实也正是如此,历时3年、60余万字、四大篇章,规模宏大、著述精细,这一首部全面反映北印办学历程、办学成就和办学经验的著作,是几代北印人共同的“结晶”。

    北印高度重视校史编纂工作,专门成立了校史编写组,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广泛查阅档案,多方征求老同志和师生意见,多次召开专题工作会和校长办公会、党委常委会研究,历时3年多,编印成“简史”。

    北京印刷学院党委副书记彭红介绍说,校史编写组在校党委领导下,秉承“言必有据,论从史出”原则,前往档案馆等各相关部门,搜集了大量鲜活的一手资料,为校史的编写提供了历史借鉴。“简史”最终能够精彩亮相,凝聚了校领导、离退休老同志以及各职能部门代表、校史编写组和出版社、实习工厂等的合力。

    “历史是凝固的现实,现实是流动的历史。”彭红说,要加强学校历史传统的教育与传承,利用好北印历史蕴含的丰富教育资源,使“简史”成为繁荣学校文化的点睛之笔。

 

    相关链接:https://data.chinaxwcb.com/epaper2018/epaper/d6861/D06/201810/92309.html

[关注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