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网:顶层设计+技术创新 为行业“解渴”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网:|发布时间:2018-10-29|文:肖睿
“很难得可以一次性听到这么多业界专家、学者作分享。”这是北京印刷学院2018级信息与通信工程研究生方立娇对日前由北京印刷学院主办的“智能制造,绿色发展”印刷包装高端学术论坛的最大感受。论坛举行当天正值周末,但《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看到偌大的会议室里座无虚席,记者询问了几名同学后得知,他们都是特意早起来参加这个论坛的。这个论坛缘何有如此大的吸引力?或许正是因为它的“高端学术范儿”。
顶层观察 解行业困惑
本次论坛的“高端学术范儿”首先体现在了论坛的主题上,“绿色·智能·创新”3个关键词体现当下行业重要的发展方向,也是整场论坛的研讨主线。
在北京印刷学院副校长、教授蒲嘉陵看来,我国印刷业数字化进程已经基本结束,正在步入由网络、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驱动的技术发展时代,印刷的制造属性日益受到关注,满足生产、管理和服务的各种需求将成为印刷生产和服务的现实。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绿色印刷重点实验室主任宋延林也分享了印刷业多年来的变迁。通过宋延林的介绍,现场听众了解到绿色印刷产业链技术有助于推动印刷产业向“绿色化、功能化、立体化、器件化”发展。
谈到行业的发展与变迁,智能化是当下离不开的一个重点。在这一领域,北人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邦设的经验可谓十分丰富。陈邦设认为:“印刷业打造智能工厂不是单一的某种设备、技术的升级,而是整体、系统全面的升级,是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集成创新的根本性变革。由于我国印刷业自动化、智能化总体程度不高,实现全流程智能化生产需要逐步完成,不能一蹴而就。”
技术先行 破行业难点
行业发展,技术先行。一个行业的进步根本上要依靠技术的创新,本次论坛除了关注行业发展模式,也有技术层面的深度交流和分享,可谓干货满满。
在行业革新技术领域,北京印刷学院教授曹鹏则关注印刷信息防伪技术,分享了如何将现代数字调制解调、信道可靠性编码、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等多项技术集成应用于印刷信息防伪领域。
本次论坛的一大亮点是“国际化”,论坛请到了国外知名学者分享行业的前沿技术和研究成果。日本早稻田大学博士、日本千叶大学融合科学研究科画像与材料学科教授小林范久向在场听众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电化学反射和发射双模显示“电子纸”设备及其技术。
同样关注色彩领域,挪威科技大学色彩系教授菲尔·格林详细解读了印刷包装领域的ICC色彩管理体系。菲尔说:“ICC色彩管理体系在印刷包装领域建立了20多年,在各项国际标准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听完整场论坛的方立娇有些意犹未尽。她告诉记者:“此次参加这个论坛不但了解到了国内行业发展的现状,还对国际上的前沿技术和体系有所了解,获益良多。”
相关链接:https://data-chinaxwcb-com.vpn1.bigc.edu.cn/epaper2018/epaper/d6861/D06/201810/92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