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北印文创亮点纷呈 铜坐龙亮相北京春晚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发布时间:2024-02-12|文: |编辑:苏晓杭 慈妍妮
2月10日晚,北京卫视龙年春晚上,北京印刷学院参与“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古都行”“慧眼识文物 文脉心中传”项目的师生团队代表、设计艺术学院研究生,与其他首都高校的大学生们一同精彩亮相《重宝贺新春》,讲述国家一级文物“铜坐龙”的生动故事,展现其背后蕴藏的丰富文化内涵,为全国观众送上龙年的祝福。
文物铜坐龙于1990年在北京金中都正殿大安殿遗址出土,金中都的建立拉开了北京成为一代王朝正式都城的序幕,铜坐龙和大安殿出土的文物有力地证明了金代宫城核心区与当代北京城市的关系,也由此成为北京历史的重要见证物。这尊铜坐龙两肋有飞翼,带有从丝路传来的西亚、中亚地区翼兽的特征,反映了中华文明强大的包容性,是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的典型代表,是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象征,也是北京870年建都史的见证。
自2023年5月“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启动以来,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师生团队精心活化设计,在首都博物馆专家指导下,深入挖掘研究文物历史文化内涵,以“幸福守护神、历史见证官、京城焕新宠”为设计定位,运用了我国传统的榫卯结构和鲁班锁的工艺,设计了由3块、6块、31块文化元素构成的铜坐龙装配潮玩和亲子启智产品,形成了围绕铜坐龙IP,研发出“好看”(真空电镀潮玩)、“好玩”(榫卯益智产品)、“好用”(龙年吉庆系列)的三大系列近百款文创产品,推动了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讲述出了文化融合发展和古都北京演进的故事。
文物铜坐龙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源远流长的古都文化的见证。北京印刷学院师生希望通过自己创作的文创精品让铜坐龙走进百姓生活,赋予文物时代感和生命力。
北京市文物局给学校师生发来感谢函,感谢由设计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史民峰教授、巫建副教授带领学生团队设计的以金代铜坐龙、缠枝竹节佩为代表金中都系列文创在“‘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支持下取得的优异成绩,受到各界的好评,彰显了首都历史文化的特色。
此外,学校参与“‘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的部分学生还作为“京”彩青春团高校代表亮相歌舞《“京”彩绽放》,讲述了中轴线的故事,展现了首都大学生的精彩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