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刷学院新闻网_北京印刷学院党委宣传部主办    管理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媒体北印» 前线客户端:“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 | 青春绽放的样子

前线客户端:“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 | 青春绽放的样子

信息来源:前线客户端|发布时间:2024-01-08|文: |编辑:苏晓杭 慈妍妮

“5月23日,‘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正式启动以来,高校学生‘理’赞青春读书会447场,榜样进校园宣讲座谈80场,‘信仰行’参与超5万人次;红色行中,编写《新青年觉醒年代研学行专号》等6部书籍,培育120余名‘纪念馆之星’讲解员,征集353件‘我的红色记忆’随手拍短视频;‘古都行’中,学生走进首博库房观摩研究珍贵文物100余件(组),创作文创‘潮玩’400余件,深入琉璃河遗址等考古挖掘600余人次;实现12对市属院团与学生社团结对共建项目孵化评选出8部优秀作品,‘文艺行’覆盖16所高校4万余名学生;‘园区行’近千名师生参与园区行活动,收获551条园区建议和寄语,提供134个实践岗位,形成30余份调研报告;‘志愿行’3000余名大学生参与重大活动志愿服务,2000余人次大学生赴基层开展志愿服务,14所高校师生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3万小时……”

12月29日上午,“‘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2023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在北京印刷学院大礼堂举行,中宣部、教育部及北京市有关部门领导和26所在京高校师生代表近600人参加。活动开始前,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近7个月来学生参与“六大行”的画面、学生取得的收获与成果,成果转化成一串数字,直观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交流活动现场,行动计划的广大参与者们通过情景演绎、对话访谈、项目汇演、成果汇编等形式,展现行动中的精彩历程及成果。

成果展示交流活动中16所高校学生演唱原创歌曲《青春的样子》

信仰行,让前行的脚步更加笃定

“每次信仰行项目的读书会我都会参加,除了在校园的读书活动,我们还经常到城乡社区、工厂企业等去组织读书活动,把读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结合起来,把读书所得以理论宣讲的形式进行转化,在社会大课堂中收获了别样成长。”这是来自北京工业大学的程诗婕同学通过大屏幕展示分享的读书心得。

在活动现场,北京工业大学的沈自友老师向大家介绍:“今年我们工大的师生参加到了信仰行活动中,我也是其中一员。同学们的感悟让我深受触动,文字中透露出的热情和温度,能让我感受到信仰行活动给同学们带来的深刻影响。”

同学们参加“信仰行”的心得体会在大屏幕上展示

同学们参加“信仰行”参观未来科学城

同学们参加“信仰行”,在丽泽云客厅开展宣讲

信仰行中,学生们深入一线,走进城市副中心、大兴机场、新首钢园区等首都新地标,与“生动实践面对面”。开展数百场“理”赞青春读书会,组织创新理论知识竞赛。榜样进到校园,邀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北京冬残奥会冠军等榜样走进高校,为同学进行宣讲报告并和大学生们座谈交流。同时,高校学生走进社区企业开展百余场理论宣讲。

红色行,红色文化滋养学生心田

“您是?是李大钊先生!先生您好啊!我是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牛新雯。我们研学团队主要围绕您对社会主义的阐释。我们首次发现了十月革命对于您关于社会主义话语构建中的作用,在您看来,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现,一方面要依赖“精密强固的政党”,另一方面则需要广泛发动劳动群众的力量。”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印刷学院的三名学生演员和专业演员共同情景演绎的《与李大钊先生的跨时空对话》将我们带进可能是现在、也可能是1921年的北大红楼里,让我们看到了何为“新时代的新青年们啊,你们当之无愧!”

“觉醒年代”研学行成果访谈环节,学生代表将他们编写的《新青年觉醒年代研学行专号》刊物交到了李大钊先生的孙女李乐群女士手中。

同学们和专业演员一起倾情演绎情景剧《与李大钊先生的跨时空对话》  

李大钊先生的孙女李乐群女士亲临现场赠与学生代表《李大钊全集》

红色行“觉醒年代”研学行中,北京大学等7所高校,在北大红楼专门成立守常研究院,承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相关史料研究》等16个课题,编写《新青年觉醒年代研学行专号》等6部书籍,推出学术论文21篇,深化了相关史料研究。“纪念馆之星”精心培育优秀大学生讲解员,在香山馆、抗战馆成功上岗讲解。北二外学生创新用外语生动讲好“中国故事”。在“我的红色记忆”随手拍中,千余名大学生参与红色旧址参观拍摄,创作提交350余部短视频作品。

古都行,感悟中华文化源远魅力

“我手上拿着的就是考古发掘中最为重要的工具——手铲。我们平常就是用它来刮地面、铲土,我们就是用它,在‘京彩’行动中,一点点揭开新宫地下的千年遗存……”来自首都师范大学考古学专业的章洁同学分享了自己在新宫遗址的考古经历,“还记得我第一次清理人骨时心情,不仅有恐惧,还有担心损坏先人遗骨的紧张。从胆战心惊到后面的轻车熟路,从自己发掘出的第一件珍贵器物——玛瑙玦时的激动万分到后面用下意识地去思考每一件出土器物背后的历史信息,我感觉自己对于田野考古的看待更为理性也更为成熟。”

首都师范大学考古学专业章洁同学手持手铲讲述他在考古发掘中的故事

北京印刷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生陈晓丽向观众展示铜坐龙文创产品

古都行中,同学们“慧眼识文物”,走进首博库房观摩研究珍贵文物百余组,从西晋时期萨珊波斯风格玻璃钵中发现了北京多元文化荟萃的更多实证,创作出铜坐龙鲁班锁等文创,让文物“活”起来。同学们还“行走田野间 探秘北京城”,师生深入琉璃河遗址等发掘现场,与考古队员一起铲剖面、分析地层、修复文物,在田野中挥洒青春和热血。同学们当好“文化传承者”,72位校园网络达人深度参与“重走进京赶考之路”,千余名大一新生走进三山五园,感受古都的厚重与繁华。

文艺行,铺展丰盈充实的精神世界

“在排练《雷雨》之前,我们建议大家去看1997年版、1999年版、2023年版,也是觉得这是一个比较快的途径去帮助同学们理解人物和剧本核心。但这期间也有被同学们的创意所触动,比如第三幕,有个很突出的桥段,就是周冲和四凤谈论理想的过程中,两个年轻人举着一块戏里作为被单存在的白布“飞翔”。这种青春洋溢的表达,由这群年轻孩子们独创,象征着这个年纪专属的对未来的憧憬、美好的向往。”人民艺术剧院《雷雨》的导演唐烨兴奋地诉说着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带给她的《雷雨》惊喜。

“京”彩对话环节话剧《雷雨》大团小团交流座谈会进行中

首都师范大学学生参加文艺行“大团小团手拉手”活动

北京京剧院走进清华大学,为学生开展戏剧培训

文艺行中,话剧《天之骄子》、京剧《盗仙草》、音乐剧《觉醒年代》等各类演出大戏来到校园,名家走到学生身边,开讲“艺术大师课”,边演边讲《牡丹亭》,学生们深感传统戏曲魅力。“大团小团手拉手”活动中,12对市属院团与学生社团结对共建,在由市文旅局主办、北京京剧院承办的汇报演出上,京剧、昆曲、音乐剧、交响乐等节目精彩上演,给同学们带去了一场文艺大餐。由北京人艺与北师大北国剧社结对创排的学生版话剧《雷雨》成功上演。另外成功孵化出北大音乐剧《隔壁》等剧目,戏曲《迟开的山丹丹》《二丑》也已顺利演出。

志愿行,让青春力量彰显青年担当

在现场,来自清华大学的刘国豪同学分享了自己在海淀区东升镇,带领小学生读环保等主题书籍时的故事,“今年我参与面向社区儿童开展的阅读类文化服务时,认识了一个叫照照小朋友,与其他热热闹闹的孩子不同,他从来不主动参与交流互动,我讲什么,他好像也没什么兴趣、反应,但直到我看到他的读书笔记,密密麻麻的文字记录着他对书本的思考,我感到我们的引导没有白费。志愿活动不仅给小朋友们带来了短暂的热闹和快乐,更在为他们的成长提供积极的影响。”

清华大学的刘国豪同学在读书会为小朋友们讲书

首都师范大学的刘硕同学在沈家本故居为游客讲解

志愿行中,大学生参与服贸会、北京文化论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重大活动服务保障,大学生深入基层开展日常志愿服务。“名人故事汇”活动让大学生走进名人故居义务讲解,加深对宋庆龄、沈家本等名人的了解。“书香未来”志愿行中大学生们走进基层,为孩子们讲绘本、为居民们讲知识。“非FUN创意”志愿行中,北京印刷学院等高校的同学们设计公益广告40幅,手绘文化墙79处,扮靓社区公共空间两千余平米。

园区行,让青年在城市建设中更有为

“在今年7月份,我依托了园区行的活动,十分顺利地进入到798艺术园区担任策展执行一职,在我实习的过程中我就发现,有越来越多的展览,他们更多注重的是观众对于观展的体验而非展览内容本身,在我看来长此以往下去,整个展览的文化内涵就会变得浅薄。现在科学艺术融合是展览的发展趋势,那么在这种驱动下,如何既保证观众的观展体验,同时又能够深化文化内容的表达,这是我们这一代文化产业人需要攻关克服的。”在现场,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夏喜尔·西尔扎提讲述他在园区行活动中发现园区问题,试图在实习时解决的故事。

同学参加“三山五园”园区行

同学参加“园区行”中在火车头广场“七五一站”前合影

园区行中,7 所高校近千名师生组成“园区导师团”“园区小助教”“园区体验官”深入首都文化产业园区,助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高校师生在20余次园区调研基础上,形成30余份详实的调研报告,就园区发展提出真知灼见。清华团队建议隆福寺园区提出进一步丰富文化、创意、科技类办公业态,中国传媒大学团队建议798园区抓好“智慧云园区”建设。高校学子在郎园Station等7家园区134个展览策划、文创设计等实践岗位上,在实践中长才干、增本领,为后续研究、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成果展活动在同学们挥舞“‘京’彩活动 青春绽放”旗帜中落下帷幕

“‘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中,大学生们反馈给了首都文化的累累硕果,为首都文化送上了一份份的珍贵礼物。活动现场,对2023年度行动计划六大行获奖者代表进行了表彰。当日,10所新增高校代表上台,进行“‘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2024年新增高校共建合作启动。未来,新增和首批共26所高校的师生将一起在2024“‘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中开启新的篇章,与首都文化续写“双向奔赴”。

原文链接http://appqianxian.ebda.cn:9009/newsInfo.html?newsId=49931&type=share 

[关注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