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传统文化与科技美学碰撞的视觉盛宴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发布时间:2022-02-07|文:王勤 祝小霖
北京印刷学院校领导与冬奥会水墨动画设计团队合影。 北京印刷学院 供图
北京印刷学院设计的过去23届数绘定帧效果图。北京印刷学院 供图
北京印刷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出版物设计团队负责人夏小奇(左三)与团队成员沟通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手册设计细节。北京印刷学院 供图
“冰立方”中,一个个水墨动画风格的运动人形、过去23届冬奥会举办地名称和标志变换闪烁。伴随冰球运动员的挥杆,冰球冲出、来回撞击,“冰立方”在激光雕刻效果下渐渐碎裂,一个晶莹剔透的“冰雪五环”破冰而出……在举世瞩目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上,世人被中国水墨动画的“冰立方”深深击中。“美轮美奂!”“唯美又震撼。”短短3分钟的视频在朋友圈不断刷屏。
一幅幅在“冰立方”上不断变换的水墨人形运动图,出自北京印刷学院数字水墨动画创新设计团队之手。在测试了近千张纸质效果、绘制了近3万帧数字动画后,这一为冬奥会开幕式的“冰雪五环”升起设计绘制的水墨动画,终于在全世界面前惊艳亮相。
水墨艺术助托“冰雪五环”破冰
2月5日,开幕式后第二天,在北京印刷学院水墨动画实验室,新媒体艺术高精尖创新中心教授、数字水墨动画创新设计团队负责人高妍玫接受了《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的采访。
“如何领会和理解总导演的创意让作品既时尚现代又有中国风的韵味,如何将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理念和审美风格充分地展现在全世界面前,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大的挑战。”团队在经过不断的实验和测试后,确定在原有运动人形科技化设计的基础上,通过宣纸水墨手绘和数字水墨笔刷两种艺术创作形式,对动画内容中表现的历届冬奥会运动项目的人形定帧,以“水墨艺术+数字科技”的方式呈现冬奥会开幕式“冰立方”运动主题水墨人物动画。
高妍玫介绍,“突出书法书写质感”的要求非常高,数字笔刷既要被赋予毛笔字的“内力”,又要确保动画中运动动态的高度流畅和体育精神的充分体现。
只有84天,留给团队的时间非常紧张。一张张测试、一帧帧绘制,这个由老师带队、“00后”研究生参与设计的16人团队,奋战了80多个不眠之夜,先后做出7个版后,终于定稿。高妍玫感慨,对于能够用所思、所学助力冬奥会开幕式动画设计,在全世界面前以“水墨艺术+数字科技”将中国文化融入经典场景,大家感到无比骄傲。
“冬日暖阳”手册尽展大国风采
在开幕式上人手一份、引发现场观众连连好评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手册》同样出自北京印刷学院。北京印刷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出版物设计研究室主任夏小奇向记者介绍,浪漫、冰雪、精彩、安全8个字是去年6月团队刚被告知竞标参与节目单设计时所能得到的全部信息。在长达9个月的创作周期、设计数千张草图和数十套方案后,手册最终以“冬日暖阳”主题弘扬冬奥精神,尽展大国风采。
“在冰雪蓝的色彩基调中融入暖色阳光,让来自全世界的冰雪运动员在竞赛中感受温暖,看到共克时艰、战胜疫情的希望。”夏小奇说,在构思手册的核心创意元素时,团队以“简约而不简单”为宗旨,将中国结与雪花图形融合,将中国传统根脉与新时代律动要素结合。
翻开开幕式手册VIP版,记者看到,内容异彩纷呈,冬奥元素、中国文化元素、自然物象元素尽显其中。夏小奇介绍,手册在印制材料和工艺上也颇下了一番功夫。比如工艺上除烫金、起凸等强调视觉品质外,还特别考虑到为配合疫情防控进行高温消杀的细节。与此同时,手册不仅遵循常规国际惯例设计了中英法手册版本,还兼顾其他小语种观众需求,专门设计中俄、中西、中阿多种不同语言的手册版本。
以科技艺术融合讲好中国故事
除冬奥会开幕式水墨动画创意制作,冬奥会、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手册创意设计外,北京印刷学院此次还承担着冬奥会开幕式多媒体视效、运动图案设计,以及5个冬奥场馆景观设计、城市志愿者视觉形象系统设计等8项专业任务。
北京印刷学院的各项创意设计在冬奥会上的惊艳亮相非一朝一夕之功。高妍玫领衔的数字水墨动画创新设计团队已进行了长达30年的创新探索。从1992年的二维水墨动画技术,到2005年开始研发三维水墨动画技术,采用三维水墨动画、裸眼全息水墨动画、数字书法动画方法等,已探索形成独特的数字水墨动画艺术创意与设计方式。此前在APEC北京峰会上的《千里江山图》水墨动画长卷亦展现过风采。夏小奇带领的团队也多次为国家重大活动提供过出版物设计服务。
不能不说的是,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北京印刷学院给予的从人才支援到软硬件支撑、后勤保障等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以服务国家重大活动为引领,以科学研究为设计创新支撑,这支跨学科、跨学院、跨专业交叉融合创新设计团队充分展现了学校在学科交叉领域积极进行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融合的科研探索和人才培养成果。”北京印刷学院校长田忠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文化自信视域下,北京印刷学院将设计与民族、与时代、与科技相融合,用中国创意设计弘扬奥林匹克精神,用科技与艺术融合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原文链接:http://data.chinaxwcb.com/epaper2022/epaper/d7655/d3b/202202/122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