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回眸
中国艺术报:一场极具中国文化之美的盛会
信息来源:中国艺术报|发布时间:2022-02-22|文:田忠利
2月4日晚,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这是开幕式上的“雪花”环节。新华社记者 武巍 摄
北京2022年冬奥会完美落幕,但那一场无与伦比的开幕式却令所有人印象深刻、回味无穷。开幕式以独特的创意理念、巧妙的艺术构思、写意的表现手法和现代的数字科技,充分展现了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国文化气象,为世界奉献了一场极具东方审美意境,又极其现代唯美的视听交响。这是一场能够让观众沉浸式体验的,精彩浪漫、无与伦比的盛会。这场盛会呈现出简约自然的空灵之美、数字科技的奇幻之美、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之美。
简约自然的空灵之美
北京冬奥会组委会承诺:中国将给世界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会。“简约”具有简洁、抽象、明快、张扬、时尚的国际化特征。“简约”既是现代绿色生态思想下的一种设计理念,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美学命题。“简约”的办会宗旨体现在开幕式策划中,既以纯粹、精炼、简明的国际视野统揽全局,又以概括、准确、明快的现代风格建构多维空间,其理念传递之精、语言表达之准、形式呈现之美,丝毫不拖泥带水,直至诠释核心主题要素。
中国传统艺术中也有“尚简”的美学思想,诸如我国最早的美学著作《礼记·乐记》主张“大乐必易,大礼必简”,老子在《道德经》中也指出“少则得,多则惑”,以及“大道至简”“简而意足”“删繁就简三秋树”等。但中国传统艺术的简约,除强调视觉上的精简之外,更追求“空灵”“虚境”的精神感受,这是中国文化与世界其它文化不同的精神内质所在。在艺术实践中注重将视觉体验和审美意趣,从有限有形的物理空间构成,升华至无限无形的心理空间塑造,通过浅层的表象结构幻化为深层的表意结构,有形化无形,有意化无意,意趣同生,情境交融,追求“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精神世界之美。而此次盛会所诠释的,正是基于中国文化的精神实质,将传统尚简、澄澈的自然之美与现代、国际的简约之美有机融合、浸润、共生。
本届冬奥会在一系列设计中,导演和艺术家们以最精简的艺术表现手法,突出空灵意境,寄寓深遥,令现场观众陶醉其中。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曾介绍:“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的设计理念是‘简约’。”相比北京2008年夏奥会,本届冬奥会以更短的时间、更精简的节目内容、更少的表演者、更先进的技术,为世界奉献一场“不一样”的开幕式。
开幕式仪式简约、节目表演形式简约、奥运主席台设计简约、服装服饰设计简约、节目手册设计简约、一系列设计要素简约,就连开幕式重要的点火仪式也是那样的简约,将最后一棒火炬放在由91朵“小雪花”汇聚成的一朵“大雪花”主火炬台上,创造性地完成了点火仪式,以简洁、纯粹、澄澈的冰雪语言象征着团结、友谊、和平的奥运精神,传达出“你、我、他”共建美好家园的心愿,以及当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环保理念。
冬奥会开幕式上一系列“简约”的设计,却又是那样的不简单。开幕式的雪花,完全不同于以往的雪花设计形态。设计师遵照张艺谋的创意意图,历经近3年,从采集自然界雪花图案到搜集各国、各地区不同的雪花设计样式,从中加以梳理、分析,设计出300多稿,最终用简约的线条,在疏密有致间,曲直穿插交织,设计出空灵、唯美、浪漫的雪花图案。雪花设计融入了“中国结”元素,凸显中国传统纹样的特征,在简洁、空灵、现代的造型中透出东方的审美韵味,正如设计者李旻所说,“将中国式的浪漫与美呈现在世界人民面前”。
冰雪运动留下的线条痕迹,在视觉上会产生一种审美意象。开幕式节目手册设计团队以此为设计灵感,将具有简约、现代、时尚感的抽象动感线条,形成自外向内聚集的律动组合,诠释“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展现运动、起伏、变化的现代设计形式美感。整体设计上既凸显了冬奥会冰雪竞技运动中“形”“意”的律动之美、“虚”“实”的绰约之美,又营造了瑞雪纷飞与冰天浪漫的空灵意境。设计秉持现代设计的理念,蕴含“有无相生”“虚实互化”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力求运用典雅和谐、灵动如诗的艺术语言,折射出融古铄今、气象万千的设计之美,呈现出冬奥会开幕式精彩的内容与流程。正如设计团队主创人员夏小奇所说:“在手册设计之中要充分表达奥运精神、中国风格、国际时尚,尽显冬奥会开幕式的礼仪之美、中国传统艺术的意蕴之美、中国哲学观念的思想之美、中国文化自信的创新之美。”
本届冬奥会开幕式立足于新时代的中国,用简约自然的美学精神和全世界都能读懂的视听语言,传递我们的文化理念,表达全人类共同的情感。简约自然的空灵之美,呈现给全世界的是东方意韵的审美观、积极蓬勃的生命观和普世皆存的价值观,是中国智慧,是文化自信,更是全人类共享的宝贵精神财富。
数字科技的奇幻之美
开幕式艺术与数字科技的结合,创生出一系列视觉奇观,惊艳了世界。通过AI实时互动,裸眼3D、AR增强现实,影像动画等数字科技手段的多维艺术呈现,让观众在虚拟现实中获得跨越时空的审美感受,在沉浸体验中尽享数字科技带来的奇幻之美。
如何突破以往重大表演活动中,采取“人海战术”的办法,表现宏大场景的思维定式,是冬奥会开幕式设计创意的重点。张艺谋以数字科技为支撑载体,以传统与创新相融为核心立意,结合冰雪的物理属性、 LED的发光特性和裸眼3D的透视效果,实现观众现场沉浸式互动体验的艺术创意,成为开幕式设计的最大亮点。
在画面图像处理上,首次实现了全LED影像,42000多块、共约1万多平方米的LED屏铺满鸟巢中心场地,作为开幕式表演背景的地屏冰面,一切的图像信息由此演绎展现。画质空前的16K、50帧/秒的技术难度,突破奥运历史成为首创。创作团队运用裸眼3D技术将三维影像投射到表演区域,通过AI技术,营造了流光溢彩的数字影像、璀璨斑斓的实体情景、浪漫如诗的东方意境,形成了视觉与人的交互、视觉与装置的交互,达到了沉浸式体验观看的效果。
在开幕式“冰雪五环”章节中,以数字科技助力艺术创意,一滴墨从天而降,逐渐幻化为黄河之水,奔流开来,铺满大地,逐渐凝结成一块晶莹剔透的“冰立方”,继而缓缓升起。设计团队采用三维水墨动画、裸眼全息水墨动画、数字书法动画方法,观意取象、气韵相生,以一幅幅中国彩墨人物动画的独特表现方式,演绎了冬奥历程,向历届冬奥会致敬,承载着中国传统绘画意趣和现代艺术唯美相融的视觉特效。随后24道激光在巨大的“冰立方”上雕刻出的五环破冰而出、冉冉升起,晶莹璀璨、似真如幻,必将成为冬奥会历史上永恒的经典记忆。采用三维彩墨动画的手法表现冰雪运动,使冰雪场景与彩墨语言相呼应,形成超然、潇洒、律动的视觉风格,传递出以中国艺术观念诠释和表达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的独特方式,展现出中华文化的深邃博大和新时代中国的风采魅力。
从导视、仪式、表演直至大雪花圣火点燃的高光时刻,在雪花的设计中,充分运用程序计算和数字可视化技术,为了让每朵小雪花都能独立发光,整朵大雪花每一秒都富于变化,凸显出雪花晶莹浪漫的艺术特质,创作团队采用实时捕捉、交互呈现等多项技术的融合,让场上演员脚下“盛开”出的一朵朵晶莹洁白的雪花零延时的“如影随形”,营造出浪漫、抒情、奇幻的视觉效果。
开幕式上,由人工智能动作捕捉、实时渲染创作的春草涌动,绿色光影蔓延至整个舞台,象征着春意萌动、万物复苏,在璀璨夺目的数字视效中,春草逐渐幻化成一朵蒲公英,旋即被一个剪影式的小男孩吹散飘荡,寓意着种子撒满人间,将立春的讯息向世界传播开来,企盼来年人类共同的美好收获。如此之大规模的场地使用人工智能动作捕捉,是世界技术上的首创,更是艺术创意和数字科技的交融协奏与完美演绎。正如开幕式视效总监王志鸥所说:“每个节目、每个画面的艺术创意,虽然是用数字科技去展现,但实际上都蕴含着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主要目的还是在现代奇幻的视觉光影内容中,传递中国独特的美学观念和文化的自信。”
时至今日,全球加速进入了数字化的时代,数字科技全方位助力艺术的创新、创意与创造,尤其是在互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驱动下,在多个领域应用衍生出变幻多姿、绮丽夺目的新艺术形态,为当下和未来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提供崭新的审美方式和审美体验,创造出全新的科技美学的概念。
传统文化的创新之美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凝聚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命脉,铸就了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将中华文化价值和艺术创造力、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在本届冬奥会开幕式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冬奥会开幕式上播放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视频短片,串起倒计时数字,视角独特,创意新颖,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14首古诗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来扫千山雪,归留万国花”等与充满生机的当代中国影像融为一体,画境清新,诗意悠扬。影像创意人员通过或写实主义、或象征主义、或解构主义手法,将中国传统文化加以现代性表现,创作出具有时代特征和民族气派的新的艺术语言形式,古典优雅与现代炫酷并存,镜像韵味感十足,情致高雅脱俗,令人耳目一新。让世界目睹中国传统文化深厚意蕴和勃勃生机的时代气息,也洞察到人类文化多样性并存的价值和意义。
在开幕式运动员入场仪式中,气势恢弘的“中华之门”和寓意美好的“吉祥之窗”,从内容定位、概念升华到形式创新、艺术凝练,汇集了诸多中国传统艺术的图案与样式,并注入了意蕴深远、生动丰富的优秀文化基因。《淮南子·氾论训》中记载:“夫户牖者,风气之所从往来。”在光影建构的门楣和窗棂中,艺术家和设计师们将青铜器、漆器、陶瓷、金银器、景泰蓝、玉雕、刺绣、印染、木版年画、家具、建筑雕刻等传统造型图案进行创造性现代视觉语义转化,运用最新的科技手段和适合的数字艺术形式再现了中国纹饰的冰雪之美,达到了形式创意的兼容并蓄、情感阐释的准确到位、多维艺术的跨界融合,正是透过这样独到的视角、匠心的构想筑就了全新的文化语境,搭建起过去与未来、中国与世界、奥林匹克精神与人类文化的跨越式桥梁,展现出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恢弘博大的文化气象、融贯古今的精神底蕴。不仅如此,传统典雅的门楣和窗棂图案创新与晶莹璀璨的地面冰雕结合,来自不同种族、不同语言、不同国度的运动员代表穿门而过,从艺术层面深刻诠释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趋向,传递出中国自古以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待客之道,在和谐共生、团结互助、世界互联的理念下,向世界发出“一起向未来”的邀约,展现出中国格局、中国担当、中国气度。
开幕式上的虎头帽、由红变蓝的护旗手服装、虚实写意的水墨画旗袍礼服以及“瑞雪祥云”的设计,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既体现传统文化的气质,又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运用现代简约的设计手法,既勾勒出冰雪运动的速度与激情,又描绘出意蕴悠远的中国韵味。
中国是诗的国度。开幕式手册中“雨燕衔春来”的画面设计,来源于设计团队对大自然“春”的诗意表达,正如道家学说中的“道法自然”,既是哲学的本体,又是美学的根源,“自然而然”才是美的本色,“素朴”才能“天下莫能与之争美”。这种“大乐于天地同和”的美学思想,以天地为师、师法造化、以自然为美的原生态理想追求,运用到手册的设计之中,营造韵律优美的中国诗画空间,何其妙哉!
在开幕式手册设计中,采用蝴蝶装的中国传统书籍装帧形式来呈现现代设计的精彩内容,注重中国传统造型的现代转化,创造出富有时代气息设计样式。其中,内页中牡丹花图形借鉴了盛唐瓷器上的纹样,强化了无比丰富的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造型理念与结构法则,在花形、构图与色彩上进行了简约、提纯转化,不是再现性模拟自然,也不是抽象的点线面的构成,而是在对自然物象静观默察、交融互化、迁想妙得中,创生出让人神游其中的灵境。其意象造型设计既概括精简,又意趣横生,勃发出大自然的无限生机。牡丹花的装饰图形与色彩相融合,寓意着盛世与吉祥,体现出中国特有的文化内涵与表达方式。这些都与西方造型设计理念具有体系性的不同。手册能得到大家的喜爱,关键在于中国文化元素的创造性运用。进而证明,现代艺术必须不断深耕传统文化,重新审视传统艺术观念和造物精神的当代价值。孔子曰“温故而知新”,让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为现代艺术设计添上腾飞的翅膀,这既是文化传承的迫切需要,也是助力时代创新发展、令东方古老文明大放异彩的新路径。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成功举办,让世界人民在欣赏和享受冰雪运动所带来喜悦、快乐、浪漫的同时,也能强烈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巨大魅力。
没有文化的滋养与浸润,体育是黯然失色的。每一届奥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的盛会,也是一场文化的盛会。有了文化内涵的赋予,体育才能飞得更远,有了体育精神的传递,文化才能诠释出更丰富的价值意义。本届冬奥会正值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冬季高峰期,让来自全世界的冰雪运动员在竞赛中感受到一种爱和温暖,看到共克时艰和战胜疫情的希望,以及“一起向未来”的美好祝福。
(作者系北京印刷学院院长、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特聘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