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艺术学院团队完成乡村振兴示范村结对工作 参加共建工作结项暨成果转化推进会
信息来源:设计艺术学院|发布时间:2025-04-03|文:张子荷 |图:张子荷|编辑:曹文露 慈妍妮
3月31日,北京共青团“百团兴百村”第二批乡村振兴示范村结对共建工作结项暨成果转化推进会召开。团市委、涉农团区委、全市第二批示范村代表及结对企业、结对高校、设计团队负责同志共约80人参加会议。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作为结对设计单位出席仪式。
“百团兴百村”第二批乡村振兴示范村结对共建工作结项暨成果转化推进会现场
会议通报了北京共青团“百团兴百村”第二批23个示范村导视系统设计工作开展情况、成果转化情况及企业、高校结对共建情况。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作为结对设计单位,承接了“北京市第二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导视系统设计项目”,与房山区窦店镇的窦店村、河口村结成一对一小组,在2024年9月至12月,经过多轮现场调研考察、会议沟通,根据村落现有资源、发展规划、实际需求,对村落标识、导视系统、村落地图、村落形象宣传、特色产品进行了一系列设计,形成了村落品牌的搭建与延展。
其中,窦店村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坚持集体经济,是集体经济的典型代表与示范村。原村党支部书记成功培育出高产玉米新品种,两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当前拥有机械化农田、果树种植园、牛羊畜牧业、食品加工、冷链仓储、汽车装配制造业、生物医药基地等产业,城镇化程度高,拥有商业区、住宅区及民族文化展示空间等功能区。学校设计艺术学院的设计团队以小型城市为对标标准,设定了“奋进、活跃、稳健”的乡村品牌人格概念,根据窦店村固有标志进行了核心图形、导视系统及相应的延展设计,将窦店村的绿色农业、特色产业、优美人居环境、民族和谐氛围以概括的符号形态融入核心图形并投入应用,体现社会、生态、科技、民族文化四位一体的发展成果。
窦店村品牌形象系统设计
窦店村地图设计
河口村及附近的六个村落在永定河支流——小清河沿线分布,形成“东七村”共建群落,依托小清河的沿河风景及农业生产环境,正在规划主打自然生态、休闲康养的京郊农业文化体验区域。北印设计团队围绕放松、舒适、亲民、接地气的概念主旨,选取体现自然环境、幸福人居、休闲放松理念的素材,以单线插画的形式为东七村的整体形象奠定了简约、轻松、低干扰的视觉风格。设计团队以君子兰种植为核心概念,融合果园采摘等特色农业业态进行了村落品牌、村落地图、产品品牌、产品包装设计。两套视觉形象相互关联,兼顾风格一致性与素材开放性,可以源源不断地吸纳不同形象加入系统,为东七村集体中其他村落的日后形象设计预留基础与范式。
河口村及东七村品牌系统及地图设计
在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千万工程”蓝图指引下,北京共青团围绕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百千工程”部署,实施了“百团兴百村”行动,积极探索基层团组织参与基层治理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高标准打造“青振京郊”示范项目。“百团兴百村” 项目开展以来,已分两批实现了 40 个村落的设计成果交付。本次第二批乡村振兴示范村结对共建项目是从门头沟、怀柔、大兴、房山、通州、延庆、昌平、平谷、密云、顺义10个区选出共23个村落,与设计单位形成结对,就设计赋能乡村振兴、提升村庄文化影响力、助力农产品品牌优化、优化村庄公共服务等需求展开工作。
学校承接“百团兴百村”项目,是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北京市委市政府相关部署的积极践行与生动诠释,彰显了高校在服务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落实国家战略方面的责任担当。学校将教学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项目,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教学理论,实现了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的有机结合,以设计力量为北京城乡建设添砖加瓦,将设计成果实实在在地应用于赋能乡村文旅发展,真正做到把设计做在祖国大地上,为履行社会责任、提升北京文化软实力做出贡献。未来,学校将继续紧跟时代需求,持续推动首都形象建设、乡村振兴事业创造更多优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