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刷学院新闻网_北京印刷学院党委宣传部主办    管理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北印快讯» 信息工程学院科研成果再突破:李文婷老师在国际顶级期刊 IEEE TIFS发表论文

信息工程学院科研成果再突破:李文婷老师在国际顶级期刊 IEEE TIFS发表论文

信息来源:信息工程学院|发布时间:2025-10-23|文:李文婷 |编辑:曹文露 张炜

近日,信息工程学院在信息安全领域取得重要科研进展。教师李文婷作为第一作者,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 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Forensics and Security (TIFS) 发表研究论文《User-autonomous Multi-Factor Authentication Supporting Arbitrary Factor Configurations》。该期刊是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推荐的A类国际期刊(A类代表国际计算机领域顶尖的极少数刊物和会议,并鼓励我国学者积极投稿并突破国际前沿)。本项成果的发表标志着学校在网络空间安全与密码学前沿研究领域实现了新的突破,体现了学校在高水平科研创新与国际学术交流方面的持续提升。

多因素认证(MFA)是保护网络高价值数字资产的关键技术。传统多因子认证要求用户使用预先指定的多个因子进行认证。用户容易遗漏或丢失某一因素,导致认证失败,易用性低。李文婷之前提出门限多因素认证(Threshold (t, n)-MFA, T-MFA)要求用户从 n 个因素中任意提供 t 个进行验证,显著提升了易用性。但其假设所有认证因素安全强度相同,无法灵活区分口令、生物特征或智能设备等因素间的安全差异,从而在安全性与易用性之间难以取得最优的平衡。

图1.png

AS-MFA与T-MFA认证因素配置对比图

针对这一问题,论文进一步提出了支持任意访问结构的多因素认证方案(AS-MFA),首次允许用户根据不同因素的安全强度自由配置认证组合。该方案基于一般访问结构的秘密共享机制,确保系统仅在满足有效因素组合时才授予访问权限。与T-MFA相比,AS-MFA实现了更高的灵活性和用户自主性,在安全性和易用性方面可以取得更好的平衡。

在安全性方面,研究团队形式化定义了AS-MFA的安全模型,并在理论上严格证明其安全性。在性能上,该协议仅需两轮通信,计算效率高:对于由密码、生物特征和设备组成的任意组合,仅需少量模幂运算和模多幂运算。实验结果显示,在相同条件下,AS-MFA的计算成本低于T-MFA方案,实现了从线性复杂度到常数级复杂度的优化。

本研究为身份认证领域奠定了新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框架,适用于未来智能终端与可穿戴设备环境下的可信数字身份体系建设,对强化数字资产保护与用户隐私安全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注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