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举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
信息来源: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发布时间:2014-11-03|文:曾琤
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完善和优化“毕昇卓越班”专业培养方案,11月1日,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举办了“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暨‘毕昇卓越班’培养方案研讨会”,对印刷专业培养方向、专业及实践课程的设置等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刷发行司副司长徐胜帝,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吴斌教授,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曲德森,北京印刷学院校副校长王关义教授,教务处、国家绿色印刷包装产业协同创新基地和有关学院的各位领导,以及来自全国多地区的相关行业企业领导人代表,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师生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曹国荣、副院长张改梅主持。
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举办提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
张改梅和金杨分别对卓越班现在的培养模式和卓越班培养方案进行了汇报。北京印刷学院印刷工程专业是2012年2月第二批获得教育部批复实施”卓越计划“的本科专业之一。截至目前,已有3届学生,每届一个班,共104人。印刷工程专业本科卓越工程师培养采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把工程师培养分为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个培养阶段。校内学习阶段的培养按照印刷工程专业本科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和培养方案严格执行。企业学习阶段,按照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和相应的培养体系,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和先进企业文化。企业实践包括认识实习(1 周)、印刷专业实践(4 周)、印刷专项工程师实践培养(18 周)、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18 周),共计41 周。
徐胜帝、吴斌、曲德森分别致辞。徐胜帝在致辞中指出我国印刷业总产值位居世界第二,但确实还存在产能过剩、产业结构不合理、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印刷行业的转型升级依旧是一个重大的课题。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输送部门,也需要进行变革,培养出能够适应新的行业环境下的新型人才。要将产学研相结合,培养出多样化、复合型、创新性的人才。
吴斌在致辞中从“依托评估与认证,深化专业内涵建设”、“推进卓工计划,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开放办学,提升专业办学国际化水平”三个方面介绍了北京工业大学在大学本科专业建设方面的一些做法,并指出在教育综合改革的政策背景下,高校应以专业建设作为教育综合改革驱动力,本着“试点先行、有序推进、敢于突破、敢于有所触动”的原则,探索出一条深化、综合化的专业建设改革之路。
曲德森在致辞中反复强调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对课程体系的建立和课程名称的设置提出了一些建议,并指出印刷工程专业在改革的探索中一定要把握好三个关系:印刷工艺技术与用刷材料技术的关系;传统印刷与数字印刷、新型印刷间的关系;专业与专业方向间的关系。他还表示出对印刷工程专业改革有充足的信心,同时表达了对学院的美好祝福。
王关义作总结发言,并为吴斌教授、北京雅昌彩色印刷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强、北京鸿博昊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忠强、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总经理汪波、永发印务(四川)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洪林、江苏凤凰新华印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忠春颁发特聘教授聘书。王关义指出,人才培养是高校支持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印刷出版行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紧跟时代的潮流与科技的步伐。印刷专业要能够跟得上印刷行业技术变革就一定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并不断完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与会嘉宾发言
来自相关行业的企业领导人代表对各自企业做了简要介绍,并从企业的角度为人才培养、专业及实践课程设置等方面发表了独到的见解,并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宋强提出,课程设置与实习要紧跟行业变化,建议学生实行跨界行业实习、以项目管理的形式进入实习。袁忠强结合多年用人招聘的经验指出高质量的人才一定是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汪波指出,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不仅仅是知识和技术层面的,还要注重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提高人文素养,建议学校可以开设一些国学经典课程。李洪林提出,要以市场化的理念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学校要时时关注行业动态,根据行业与市场的需求进行课程设置。王忠春从专业培养方向、实践课程设置和就业引导与职业规划三个方面对多元化人才需求进行了详细阐释。
下午,参会领导、老师与同学进行了自由交流发言。
研讨会现场
通过此次研讨,进一步加强了学校与企业间的合作,为学生、老师、企业间的沟通建立一个良好的平台,为印刷行业技术大变革背景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设置科学的专业与实践课程提供了许多可行的方案和有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