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学校举行“‘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红色行”“觉醒年代”研学行项目阶段性成果汇报会
信息来源:新闻传播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时间:2023-09-17|文:金琪琪 毛兴研 |图:常雨文 黄佳嘉|编辑:曹文露 慈妍妮
9月13日下午,学校“‘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红色行”“觉醒年代”研学行项目团队在毕昇书坊举办阶段性成果汇报会。学校党委副书记彭红,学工部部长、团委书记孙鹏,研究生院副院长鲁春梅,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岳秋出席,汇报会议由项目负责人、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高杨文主持。
“觉醒年代”研学行项目阶段性成果汇报会举行
“‘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由市委宣传部、市委教育工委联合发起推动,旨在实现时代新人培养和首都文化建设的双促进双提升。学校“红色行”“觉醒年代”研学行项目依托中共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进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媒介研究”与“《社会主义讨论集》研究”。
会上,项目指导教师袁雪对前期工作及后期安排做了简要介绍。她表示,研学行过程中最大的感受就是同学们对学校、对学科产生了极大的自信。接下来,团队还将继续实地走访追寻之路和真理之路,同时完成调研报告的撰写,输出学术性成果。
随后,参与项目学生依次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新闻传播学院本科生陈雨欣、张凯飞播放了红色文化传播主题视频成果,陈雨欣表示,作为新闻学子,我们希望在研学过程中发挥我们的专业优势,用人物对话形式来打破传统红色纪录片的叙事方式,以此来充分记录我们研学行的过程,展现我们北印人的研学风采。”暑假返乡期间,学生将项目扩展到京外,在河南、江西、云南等地进行红色报刊史料挖掘,实现了将行动计划由北京辐射到全国各地的预期设想。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研究生负责项目史料挖掘部分,他们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为落脚点,分别选取《新青年》《社会主义论集》等刊物进行挖掘和梳理。他们表示,阅读、翻译史料的过程是枯燥且艰难的,毅力和团队支持是前进的动力。张莉提到,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研究生,笔杆子就是我们坚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阵地的重要武器,所以一定要在马言马,学马信马,多阅读,多写作,为自己的笔杆子增重加力。”
“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
与会领导充分肯定项目前期成果,同时表示希望项目团队今后进一步聚焦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深挖红色出版史料,把研学成果提炼转化为高质量的研究报告。彭红指出,学校党委高度重视“‘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并给予大力支持,希望同学们抓住机遇,利用好难得的机会,在研学行中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新闻志向和工作取向,努力成长为具备脑力、眼力、笔力、脚力的新闻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