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实践】印梦·青春社联调研张家口市清水河环境
信息来源:团委|发布时间:2015-07-28|文:邢宇杰
为贯彻十八大精神,传播中国梦理念,"印梦·青春社联"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组织团内优秀骨干,奔赴美丽的张家口市,实地考察和调研当地的环境。
印梦·青春社联社会实践团
定题之前,团员们对张家口城市的环境问题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在论坛、微信平台上发现清水河的变化是张北市环境变化的重要体现。
队员观察清水河
7月23日上午,实践团乘坐火车到达了张家口市。当天下午投入到调研前期准备工作中,对清水河进行实地探察,寻找适合开展采访的场地,并整理关于张家口市的环境资料,总结可开展调研的问题。
7月24日,印梦·青春社联小组成员出发来到了清水河,并针对清水河历史、地理位置、环境变化、政府政策、清水河相关故事等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为了保持调研的客观全面,实践团将调查人群进行分类,被调查的人群年龄不等、职业不同,有20多岁的年青人,也有70岁的老爷爷;有钓鱼的老大爷,也有开出租的大叔。大家对相同的问题有着不同回答,表现出了不同年龄、各行各业对于清水河的理解。他们的回答也让大家对清水河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了解。
采访市民
一位老爷爷关注的方面在于清水河的地理位置、对张家口市民的重要意义以及近几年清水河的环境变化。清水河是贯穿全市,将市区分为了东西两部分,它发源于位于上游的崇礼县。
老爷爷是1944年出生,虽然不是土生土长的张家口人,但已经在张家口生活了十几年,现在的爱好就是每天前来清水河钓鱼。他说,之前的河水是浑浊的,因为会有工厂乱排污的情况出现,政府也视之不理。但是近几年来由于政府对清水河治理的重视,比如像控制污染源的排放、往清水河中投入鱼苗等方式,使河水逐渐变得清澈。老爷爷很自豪地说,现在清水河的水质很不错,从清水河里钓的鱼是完全可以食用的。从这也看出了张家口市的市民对于政府治理清水河的支持和信任。
采访市民
一位出租车师傅关注的方面在于清水河的治理,一位20多岁的年轻人关注的方面则在于清水河的历史。出租车师傅说,没有治理之前的清水河在无雨时节河水流量很小,大多数时间河床上都只有沙子,并没有水源,这是一条多泥沙的季节性河流。
年轻人说,原来在大清河上修过一条石拱桥,取名叫做"普济桥"。此桥是当时唯一的过河桥,后来人们把此桥叫为"通桥",因此清水河还曾有一个别名,叫做"通桥河"。但最后日伪政府将其拆除,所以现在的通桥已经是重建过后的了。
一天的调研中并不是一帆风顺,很多市民不愿意配合调查,又遇到大雨,实践团依然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任务。
通过一天的准备、一天的调研,实践团了解到清水河的"前尘往事",对于张家口市的环境治理有着更加清晰的认识。清水河贯穿全市,对于清水河的治理,也体现出张家口市对于改善环境的态度。在对市民的调查中,也让大家体会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意识。
队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