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 | 铸魂强基树标杆 样板支部育英才
信息来源:党委组织部|发布时间:2025-07-08|文:机关党委学团党支部 |编辑:曹文露 张炜
【编者按】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学校精心策划推出“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系列专题报道。报道聚焦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教育部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入选团队、北京高校“对标争先”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党建引领实践创新示范项目”等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中的创新实践与突出成效,引导广大党员在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展现新作为,带动各基层党组织积极探索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书写党建与事业发展同频共振、互促共进的生动篇章,让党旗在教育教学、科研攻关、服务社会等一线阵地上高高飘扬。
自入选北京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项目以来,机关党委学团党支部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政治功能强、支部班子强、党员队伍强、作用发挥强”的“四强”建设目标,通过思想铸魂、机制创新、服务赋能三大抓手,推动党建与育人工作深度融合,取得建设成效,形成建设经验。
思想铸魂强根基,锻造政治引领“强磁场”
党支部构建“理论学习+作风建设+先锋示范”三位一体思想教育体系。理论武装上,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规范开展“三会一课”,构建“读原文、观短片、谈感悟”的学习链条,组织20次学习活动、16次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赴香山革命纪念地等红色基地开展沉浸式研学,推动理论入脑入心。作风建设上,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通过问题查摆与整改筑牢纪律防线,让清廉意识融入日常工作。在先锋示范上,设立党员先锋岗,引导党员立足学生工作一线建功立业,支部党员先后荣获北京市教育系统管理育人先锋、北京市优秀团干部等多项荣誉,形成“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示范效应。
机制创新树品牌,构建“一融双高”新范式
立足学生工作特色,打造“五大育人工程”品牌矩阵,推动“思想政治引领”和“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进行师生同上一堂思政课
“举旗铸魂”强基工程:深化“师生同上一堂思政课”,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获二等奖,组织参与“‘京’彩行动”等首都重大主题实践,累计斩获12项荣誉,学校获优秀组织奖。
“砺行致远”实践工程:开拓红色“大思政课”校外基地,激活“部门协同-校地合作-校企联动”育人活力。每年举办2期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培训班,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坚定文化自信。
“文脉相承”红色工程:依托“大学生读书节”、“红色出版”“红色印刷”“红色设计”辅导员工作室、实践团等,构建沉浸式思政教育平台,打造“经典品读-思辨研学-实践转化”育人闭环。
开展大学生读书节活动
“同心同行”协同工程:建成含12类功能空间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开展主题党团日活动1013次,覆盖师生超12000余人次,将党建融入学生生活“最后一米”,相关经验获《光明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进行校园快乐跑活动
“书画印心”心理工程:融合出版传媒特色与艺术治疗理念,以“书”“画”为载体,搭建多元化平台,融入艺术治疗元素,建设二级心理辅导站,强化危机预防干预,以特色活动助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举办“京彩就业 汇聚京南”2025届京南片区高校联合专场双选会
服务育人显实效,书写立德树人“新答卷”
党支部聚焦学生成长需求,推动服务提质增效,搭建“对话职能部门一把手”平台,推进35项学生实事项目落地;创建就业名师工作室,开发智能简历优化系统,制定精准就业方案,护航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在心理与资助工作中,建立“党员心理联络员+四级预警”机制,优化“解困—育人—成才—回馈”资助体系,为国防事业输送优质人才。同时实施辅导员“精准赋能”计划,通过素质能力大赛、挂职锻炼等方式提升队伍专业素养。支部荣获“师德先进集体”称号,三个工作案例被《北京教育信息》专报刊载。
提供就业指导服务
举办机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与学子面对面活动
举办“为学论坛” 开展辅导员综合能力提升专题培训
机关党委学团党支部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务实的创新举措,将党建优势有效转化为育人优势和发展动能,探索将基层党建与思政工作深度融合的新路径,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出版时代新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