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印组织师生参观《乾隆版大藏经》印刷基地
信息来源:宣传部|发布时间:2016-04-15|文:闫涛
雕版印刷技艺在中国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它对传播人类文明、推动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是中华印刷文化的瑰宝。
为深入了解我国古代印刷文明,在第21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4月15日上午,学校党委宣传部、人事处、新闻出版学院联合组织师生代表赴首都博物馆《乾隆版大藏经》印刷基地参观。通过近距离接触《乾隆版大藏经》,体会每道工序的奥妙,了解中华印刷文化的历史,感受中华印刷文化博大精深、灿烂辉煌,进一步增强广大师生对中华印刷文化的认同和自信。
讲座现场
首都博物馆《乾隆版大藏经》雕版印刷基地经北京市文物局批准,于2009 年启动《清敕修大藏经》文物保护项目。该项目委托原所属专业从事文物保护工作的北京邦普制版印刷有限公司承担。为高质量完成该项重大文物保护项目,公司做了大量、充分、细致的准备,制定了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经板保护工作方案。该项目的实施,使《清敕修大藏经》自诞生以来,其经板第一次有了现代化专业库房;第一次补齐并修复了全部佚失或损坏的经板;第一次建立《清敕修大藏经》数字化科学档案。本次重新刷印出版,使《清敕修大藏经》自乾隆年间之后,第一次恢复到乾隆初印本原貌,补齐、更正了历次版本的缺失、勘误。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手工抄纸、制墨、刷印、装订等许多环节,均采用中国传统手工艺技术,保证了印刷质量和古朴风格。手工刷印装帧,还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传统手工艺技师,对中国传统手工艺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延续和传承起到极大推动作用。
参观大藏经制作流程
学校师生兴致勃勃地参观了《乾隆版大藏经》雕版印刷基地参观,基地工作人员耐心讲解了基地的基本情况、修补大藏经的整体流程和工艺,并热情地带领大家参观了博物馆的三层收藏。由于是国家一级保护文物,故有些文物不能对外开放,但参观博物馆的师生已经受益匪浅。
参观大藏经制作流程
活动最后,参观博物馆的师生集体留影,为这次充实而有趣的活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师生参观首都博物馆《乾隆版大藏经》印刷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