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戏聚高校 佳作有约 北京曲剧《四世同堂》走进北京印刷学院
信息来源:|发布时间:2023-11-17|文:王雨桐 魏钰欣 |图:董宏阳 李紫琦 黄佳嘉 林楠|编辑:曹文露 慈妍妮
11月16日,学校邀请北京市曲剧团来校演出曲剧《四世同堂》,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在主校区大礼堂精彩上演。这是学校开展“‘京’彩文化青春绽放”行动计划——文艺行之“戏聚高校 佳作有约”系列活动之一。学校师生近千人在礼堂现场观看演出。
北京曲剧《四世同堂》走进北京印刷学院
在众多文化瑰宝中,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部作品以生动的人物刻画和蕴含的民族精神,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经典之作。曲剧版《四世同堂》将这部小说搬上了舞台,用戏剧的形式赋予了它更丰富的艺术价值。
曲剧《四世同堂》演出现场
同学们认真观看
北京曲剧《四世同堂》根据老舍同名小说改编,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对故事情节进行了重新组合和改造。重点突出了原著三个家庭中的老派市民祁家、小官僚小汉奸的冠家,并将重墨集中在祁老人、瑞宣、韵梅身上,着力渲染了特定历史条件下人们从安于小家平和、逆来顺受、彷徨到悲愤、求索、抗争之思想和情感的演变过程;同时,保留了原著中个性鲜明独特的日本老太太,并以她的反复出现作为剧情的发展线。
曲剧《四世同堂》演出现场
曲剧演员们用出色的表演艺术塑造了每个角色的独特性格和命运。祁老人是老派市民的代表,他恪守传统道德,对家庭有着强烈的责任感。然而,在战争的冲击下,他的观念开始发生动摇。北京的市井风情也结合剧情需要得以呈现,“老北京人”的豁达、正直、友善、诙谐和逆来顺受、固守陈规以及自命不凡的个性特点在剧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曲剧版《四世同堂》不仅成功地还原了老舍笔下的小羊圈胡同,更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和意义。精湛的演技和精美的舞台设计,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亲身经历了那段历史。
同学们走进准备间与剧组老师交流
演出开始前,在不打扰演职人员们准备工作的前提下,部分学生代表跟随剧组人员的脚步来到准备间,通过剧组老师的悉心讲解更深入地了解了曲剧演出幕后的各种准备工作。此外,演员老师还与同学们亲切交流有关曲剧《四世同堂》的演出经历,同学们表示收获满满。
观众与演员互动交流
演出结束后,部分观众分享了观剧感受,并从北京曲剧与其他剧种区别、北京曲剧与老舍先生的渊源以及本次演出剧目的看点几个方面进行了现场提问。演员老师们为同学们讲述了北京曲剧的创造性与包容性,并希望同学们继续保持对北京曲剧的热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北京曲剧《四世同堂》走进北京印刷学院
曲剧版《四世同堂》是一部充满艺术价值和丰富内涵的作品,为观众提供了一面审视历史的镜子。此次展演,让学校师生直观地感受到了老舍笔下的人生百态和民族精神,了解了抗日战争时期社会的真实面貌和人性的复杂多样,更让师生们近距离地接触到了曲剧这一艺术形式,提升了师生的艺术素养,激励广大师生进一步弘扬民族精神、坚定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