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学校举办“24小时校园阅读空间”活动
信息来源:学工部|发布时间:2017-04-25|文:朱琳 霍烨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为构建书香校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由学工部、图书馆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举办,为学通讯社承办的“24小时校园阅读空间”活动在本校区图书馆一楼的阳光大厅举行。此次活动由“阅读马拉松”、图书众筹“小型书展”、学生图书设计作品展示、“真人图书馆”、“24小时邮局”、”书瓶(评)交流”等系列小活动组成。纸张墨迹,时空交融,近200名参与者共同感受了阅读的力量。
在“阅读马拉松”活动现场,进入该区域的同学需将电子设备存放在信封内,连续阅读超过三小时者可以获得完赛证书与纪念品。三个小时的“无电子设备”阅读没有给参与者带来“与世隔绝”的焦躁和不安。相反,非碎片化阅读带给同学们深阅读的投入与享受。有同学表示,“确实很长时间没这么全身心地去看一本书了。平时也没有这么长的空余时间可以看书。这个机会真的很难得。”
阅读马拉松活动现场
小型书展现场展出了通过微信众筹来的北印学生喜欢的100本书籍,包括《平凡的世界》、《中国哲学史》、《红楼梦》、《活着》、《苏菲的世界》等中外人文社科类经典图书,参与者在书展前借阅图书、交流心得。与此同时,展示区里也展出了学校学生创作的优秀模拟书以及摄影作品。
小型书展
基于“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一本书”的理念,“真人图书馆”邀请参与者分享个人成长故事或读书体验。有同学认为“找到对的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会效率提高“,也有同学强烈感受到“英语是以后找工作的的敲门砖。”
“真人图书馆”活动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故事
当许多感受无法当面说清楚的时候,书信就为大家提供了另外一种与人交流的方式。在“24小时邮局”活动区,大家用自己写的一封信去换另一封,用分享信件方式使大家坦诚交流。“书瓶(评)交流”中参与者选择自己读过的一本书,在彩纸上写下书评放入漂流瓶中,然后与选择同一本书的同学交换漂流瓶。参与者在交流书评的过程中寻找共鸣。组织者在“话题跟帖”区域提供许多值得讨论问题,例如“如何看待“”纸媒将亡”的观点?,“你最喜欢的作家是谁?为什么”等,大家纷纷踊跃跟帖,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两场经典的电影带同学们进入书籍的深处探索读书的奥秘,活动现场还提供了书签和绘画工具,鼓励同学们亲自创作有个性的个人书签。
“话题跟帖”
“书瓶(评)交流”
参与者现场设计书签
阅读的形式可能多样,阅读的延伸可能无限。此次“24小时校园阅读空间”活动内容丰富,气氛活跃,不仅给同学们带来了独特的读书体验,也让同学们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