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届“半夏的纪念”北京(国际)大学生影像展百校联展北京印刷学院站圆满结束
信息来源:新闻传播学院|发布时间:2023-06-06|文:高若曦 |图:王勒天 边子茜|编辑:曹文露 慈妍妮
5月24日至5月30日,由新闻传播学院承办的第二十届“半夏的纪念”北京(国际)大学生影像展北印站举行,两天展映一共播放了七部佳片。全校各二级学院,电影研学社、摄影协会、广告协会等共计230余名学生参加了此次展映活动。
第二十届“半夏的纪念”北京(国际)大学生影像展百校联展北京印刷学院站举行
“半夏的纪念”北京(国际)大学生影像展是由中国传媒大学主办的学生影像原创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在全球范围内收集组织高校学生的优秀影像作品进行展映,强调青年影像人的社会责任感和敏锐的触觉,为青年影像人搭建起了一个极其专业而开放的交流平台。
5月24日,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岳秋,首场展映作品《塬》的导演刘文卓、中国传媒大学“半夏的纪念”组委会志愿者王昭阳,新媒体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教师代表,本次活动策展人周婷参加了综合楼报告厅内举行的开幕式。
李岳秋在致辞中表达了学校对“半夏的纪念”百校联展活动的支持。“半夏的纪念”优秀作品展现了大学生的创造力和思想深度,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希望展映活动能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交流互动平台,激发同学们的创作热情和艺术潜能。
李岳秋致辞;王昭阳介绍联展情况
王昭阳向大家介绍了联展的背景和本次百校联展的情况。他表示,作为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半夏的纪念”组委会志愿者,将这次展映带到北京印刷学院,是将青年影展的种子播种在此,希望能为真正热爱影像的创作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本次展映活动通过学生投票选择了两个主题单元,分别是“时间之外的时间”和“南柯一梦”。“时间之外的时间”通过三部影片展现了时间在汩汩涌流中的影像魅力,“南柯一梦”四部影片用影像表达了作品中无形的、情感的自行联结。
交流环节;叶雨菁分享
首映活动当天,影片《塬》的导演刘文卓和王昭阳进行座谈交流,刘文卓介绍了自己的拍片经历和从事影像创作的心得。他谈到“这部影片全部由素人出镜并表演,是希望能够呈现出更加真实与感人的画面。”同学们对影片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与疑问,与导演和老师进行讨论交流。
在《清明梦》影片播放后,新闻传播学院教师叶雨菁从影片叙事和符号的角度,对影片画面中的视听语言、情感节奏等与同学们进行了分享讨论。对于影片中的主题、镜头、剧情走向、结尾方式等,同学们与导演、老师交流了看法。
观众问答环节
在每一场展映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在半夏专属的明信片上,写下了对当日所播放影片的感受,对“半夏的纪念”活动的期待,以及对新时代青年影片的展望。2021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韩佳逸表示,展映活动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导演讲述如何引导素人演员真情流露的故事,给了我们可参考的影像创作经验。2021级数字媒体技术专业郭玉彤表示,影片《塬》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为我和主角老人同样是甘肃人,老人的形象非常符合我印象中对于爷爷奶奶那一辈的感觉,让我非常有代入感。
第二十届“半夏的纪念”北京(国际)大学生影像展百校联展北京印刷学院站圆满结束
一直以来,“半夏的纪念”百校联展活动秉承“大学生讲新时代故事”的主旨,坚持为青年影像人搭建舞台。未来,百校联展也将继续与北印同行,一同为热爱影像的青年创造更加闪亮的半夏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