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举行科幻IP数智技术研讨会暨季度工作推进会
信息来源:信息工程学院|发布时间:2025-01-19|文:林立霞 |图:林立霞|编辑:曹文露 慈妍妮
为切实推进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科幻IP全生命周期数智化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研究进程,1月18日,北京印刷学院与知识产权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中知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在新创大厦学术交流中心联合举行“科幻IP数智技术研讨会暨季度工作推进会”。会议全面总结了课题现阶段研究进展,并对下一步实施内容进行了具体部署。太初(无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解决方案负责人赵军、多模态技术专家黄军、蒋凯涛,学校科研处副处长窦水海,课题负责人曹鹏教授,子课题负责人史民峰、曹少中教授、知识产权出版社总编辑助理陆彩云,课题科技报告负责人李德升教授以及课题组成员参加了本次会议。
学校举行科幻IP数智技术研讨会暨季度工作推进会
在上午举行的科幻IP数智技术研讨环节,曹鹏深入剖析了课题研究任务及要义,重点围绕科幻IP全生命周期智能体、科幻IP保护及衍生品增值服务、科幻影视作品人机交互、科幻影视作品呈现以及科幻IP打造的具体目标要求和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阐述,全方位规划了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蒋凯涛作“太初多模态科幻大模型技术报告”,详细介绍了科幻作画大模型、科幻改图大模型、科幻视频大模型以及角色一致性解决方案,全面展示了大模型在科幻内容创作中的应用,为课题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曹鹏、蒋凯涛作技术报告
在圆桌沙龙环节,陆彩云、李德升、史民峰、曹少中和黄军作为嘉宾,共同探讨了如何准确把握项目内涵与对策,本环节由曹鹏主持。陆彩云表示,课题应重视人才队伍的培养,基于项目发展人才,同时出版社会基于成熟的作者团队和专家团队打造优质IP,利用纸质书以及多种宣传形式推广科幻成果。李德升认为,科幻IP应突出其工业性、艺术性和专业性,并强调商业化公司在打造IP中的关键作用。史民峰表示,科幻IP的选题应具有新颖性,可以挖掘具有学校特色的主题,如“打印生命”等,做出有显示度的工作。曹少中表示,在创建IP全生命周期智能体时,应注重其功能的明确性、技术的先进性和生成效果的优质性。黄军认为,针对视频生成大模型,应确保技术的可行性,同时,可围绕物理特性展开有效研究,凸显技术研究的领先性及其独特的贡献。
举行圆桌沙龙
在下午举行的季度工作推进会上,课题组核心成员、出版学院张新华教授作“科学幻想 人文关怀 商业传播:科幻IP的三维价值定位”的报告。他强调科学幻想是灵魂,其引领未来想象,激发创新活力;人文关怀作为内在精神,关注人类命运;商业传播则是外在表现,实现价值转化;并指出了中国科幻IP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子课题成员姜丹博士作“科幻IP全生命周期技术平台研发与智能体构建”的报告,详细介绍了智能体平台架构、基座模型和模型部署,指出研究重点在于语义对齐、意图识别和多模型联合,课题组后续将在内容一致性、长文本生成、多模态智能体构建等方面实现技术突破。
举行课题季度工作推进会
子课题成员李文婷博士作“科幻IP保护及增值服务系统”的报告,详细介绍了在科幻IP侵权检测领域的研究进展,展示了基于语义的形象分割技术、人脸检测与识别技术、图像篡改技术和视频复制检测技术在保护科幻IP方面的具体应用效果。子课题成员任镤博士作“大模型低秩适应技术在展示交互设计中的应用”的报告,详细介绍了LoRA与Stable Diffusion结合的训练方法和展示交互原理,呈现了在中国传统服饰、科幻飞行器等方面的空间展示交互实例。子课题成员、知识产权出版社项目经理徐家春作“科幻IP数智技术应用示范与推广方案解析”的报告,以“逐月征途”为例分享了对科幻IP的理解,探讨了利用VR和AR技术增强用户沉浸感和互动体验的方法,并结合国家政策和实际案例,阐述了应用示范与推广的策略。
张新华、姜丹、李文婷、任镤、徐家春作课题研究进展报告
在课题组研讨环节,与会人员聚焦于科幻IP的选题策略、科幻IP价值体系构建、目标受众的定位和用户画像分析、关键技术突破、研究成果推广路径、国家政策导向作用、课题绩效管理等关键议题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确定了下一步各子课题研究的具体任务,并表示会共同推进课题的高质量研究。
本次会议在课题研究关键节点召开,具有重要意义。会议全面总结了前期研究进展,深入讨论了现阶段研究重点与难点,进一步明确了各子课题研究技术路线。此次会议彰显了多学科融合与跨团队协作的力量,这种合作模式确保了课题在学术探索与实践应用、技术推广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为高效、高质量完成课题任务以及推动我国科幻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会议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