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刷学院新闻网_北京印刷学院党委宣传部主办    管理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北印快讯» 学校新闻传播学院与出版学院联合参与举办“四校联合新闻传播研究方法创新工作坊”

学校新闻传播学院与出版学院联合参与举办“四校联合新闻传播研究方法创新工作坊”

信息来源:新闻传播学院|发布时间:2023-04-20|文:吴翰洁 |图:肖云仂 |编辑:曹文露 慈妍妮

4月15日至16日,由北京印刷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与出版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和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合办的第五期“四校联合新闻传播研究方法创新工作坊”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本次工作坊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承办。工作坊共分为十场讲座,分为学科前沿思想、质化研究方法和量化研究方法三个版块,探索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前沿方法与前景。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党委副书记闫岩主持,学校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魏超作开幕发言。

学校新闻传播学院与出版学院联合参与举办“四校联合新闻传播研究方法创新工作坊”

开幕式上,魏超表示,“创新”是工作坊的重要特质,高校间的学术交流对于学科建设十分重要,学校新闻传播学院与出版学院是两个年轻的学院,将秉持“创新”这一理念,积极推动自身发展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胡正荣回顾了“四校联合工作坊”的历史。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韩立新教授分享了“作为传播研究方法的实践”的思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周勇阐述了工作坊的创办动机。

工作坊上,学校出版学院教师吕宇翔以《网络中的结构与关系: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应用与局限》为题,阐释了有关网络分析的重要概念和理论,并细致分析了社会网络分析的四个特性,介绍了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前沿概念和研究案例。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教授杨保军以《当代中国新闻学的“问题体系”》为题,阐释了当下中国新闻学的“中国性”问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苗伟山副教授、董晨宇讲师,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黄典林教授、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郭建斌教授分别以《在中国互联网公司做田野:一个田野,四个故事》《访谈直播行业:多方资料的获取、证伪与拼接》《“情势”研究:批判话语分析的宏观维度》《中国传播研究的人类学取向》为题,分享了田野观察、访谈、批判话语分析、民族志等四类质性研究方法的基本取向和研究案例,展现了质性研究中常常碰到的实际伦理问题。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吴小坤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吴玥副教授、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何苑副教授分别以《计算传播“算”什么:计算传播学的科学意识、核心问题与技术基础》《细节是魔鬼——问卷设计与受访者征募》《实证研究中内容分析法的应用与误区》为题,分享了计算传播、问卷调查、内容分析等量化研究方法的前沿概念和研究案例。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彭兰教授以《智能传播的全景与前景》为题,围绕人机协同、人机交流、人机交互三组智能传播实践,对未来智能传播的前景予以充分展望。

学校新闻传播学院、出版学院师生200人次共同参与,同学们对此次论坛反响热烈,表示收获颇丰。

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要昕表示,她对黄典林教授讲授的宏观话语分析很感兴趣,“毕竟我们早已无需对一个个已在心中有确定答案的现象进行反复琢磨,在这些现象背后所隐藏的意识形态以及权力关系才更值得研究者给予关注。”

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罗淋丹谈到,“本次讲座深入浅出地为我们介绍了各种研究方法、研究案例,从田野到量化、从问题视野到实践维度、从宏观分析到细节设计……我所感受到的不仅是学界声音、前沿思考,更是新闻传播学者在社会问题上产生的灵魂碰撞。杨保军教授说学术问题可能没有答案,但我相信学术研究永远在路上。”

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穆宇萱谈到,“一天不间断的五场讲座听下来,身体和脑子是疲惫的,但内心却感觉十分的充实。老师们所分享的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感受,对我有莫大的启发。”

[关注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