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刷学院新闻网_北京印刷学院党委宣传部主办    管理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北印快讯» “中国特色出版学科新构想与新探索”出版学科发展论坛之“马克思主义出版观研究”分论坛在校举行

“中国特色出版学科新构想与新探索”出版学科发展论坛之“马克思主义出版观研究”分论坛在校举行

信息来源:出版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时间:2023-11-26|文:谢丹 曾祥富 张佳宁 |图:党委宣传部 白艳鸽|编辑:曹文露 慈妍妮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出版观,巩固和提升中国特色出版基础理论研究的能力和水平,11月25日下午,“中国特色出版学科新构想与新探索”论坛分论坛——马克思主义出版观研究论坛在校举行。论坛由北京印刷学院、人民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由出版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

“马克思主义出版观研究”分论坛在校举行

论坛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出版观,推进中国特色出版学基础理论建设”为主题,围绕“马克思主义出版观的历史嬗变、马克思主义出版观对中国特色出版学的固本培元作用、马克思主义出版观在出版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作用、马克思主义出版观指导主题出版的重大意义”等出版学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聚集学界、业界专家集中交流研讨,凝聚发展共识。

人民教育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黄强,学校党委书记曹文军、党委副书记白莽,马克思主义出版理论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成员,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研究》杂志社、《科技与出版》杂志社、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侨大学等出版领域科研院所、高校、行业单位的专家学者出席论坛。

坚持马克思主义出版观推动出版学科内涵发展

分论坛分两个阶段进行。一是马克思主义出版理论研究中心工作启动会,二是开展马克思主义出版观研究学术交流。

在工作启动会上,曹文军与黄强共同为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及委员颁发聘书。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蔚华受聘为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副院长崔海教受聘为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四川大学教授王炎龙、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刘蒙之、华侨大学教授何军民、《出版与发行》杂志社社长李建红、《科技与出版》杂志社副编审郭田珍等受聘为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印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养志受聘为中心主任。

颁发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副主任聘书

颁发学术委员会委员聘书

颁发中心主任聘书

张养志向大会汇报马克思主义出版理论研究中心基本情况。他指出,人教社与学校共同打造的马克思主义出版理论研究中心的成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出版学建设、助力出版业繁荣、服务学校出版人才培养等方面大有可为;中心以实现与出版学和出版行业共建、共赢、共享为目标,致力于对马克思主义出版观进行学理阐释和学术转化,瞄准四个研究方向集中发力,力争实现理论与实践、出版与教育“双贯通”;中心坚持目标和效果双导向,以小平台、宽视野、大格局为特色,以马克思主义出版观研究为中心任务,以团队和项目建设为重点任务,通过调结构、补短板和抓关键,不断深化拓展理论研究,积极推广运用科研成果。

在随后举办的马克思主义出版观研究学术交流上,与会专家围绕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与我国出版学科建设展开充分而热烈的研讨。

周蔚华指出,中心的成立恰逢其时,体现了高度的战略眼光和政治敏感性,中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为引领,对出版学建设和出版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崔海教建议,中心的工作要高度关注习近平文化思想,把“明体达用、体用贯通”作为今后工作的重要指导原则。

王炎龙以《出版实践的群众路线溯源》为题,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出版理论所蕴含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刘蒙之分享了编写《延安时期出版人研究》一书的体会,指出出版在党的事业发展历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中国特色出版学科的构建一方面要扎根中国,另一方面要海纳百川。何军民探讨了出版学建设中守正与创新的关系,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出版理论研究要回到出版现场、研究出版现实,回答主题出版中的矛盾、效果和评价等重要问题。李建红高度评价了中心的定位和目标,从理论内容通俗化阐释、理论话语大众化表达两个方面谈了看法。郭田珍建议,中心要围绕马克思主义出版理论这一选题,争取推出更多优秀成果。

中国印刷博物馆研究室主任章泽锋以印刷工艺研究为例,从应用层面谈了对马克思主义出版观的认识,认为马克思主义出版观研究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实务研究对理论研究也大有裨益。中国传媒大学博士杨石华在发言中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与主题出版的内在关联,他认为,主题出版更侧重实践取向,在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中占有重要地位,对马克思主义出版观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心研究人员、学校教师韩丽雯、周亚茹、杨利利分别汇报了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中国化的历史考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国际出版内容述要、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出版领域的意识形态安全等内容。

[关注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