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刷学院新闻网_北京印刷学院党委宣传部主办    管理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北印快讯» 【网络教学优秀案例展示】《产品服务系统设计》《设计表达》: 综合设计分步实施 创新形式润物无声

【网络教学优秀案例展示】《产品服务系统设计》《设计表达》: 综合设计分步实施 创新形式润物无声

信息来源:教务处 设计艺术学院|发布时间:2022-06-06|文:赵颖 |图:赵颖|编辑:曹文露 慈妍妮

编者按:自启动线上教学以来,在学校党委的高度重视下,各教学单位积极适应并充分发挥线上教学的特点和优势,积极探索适应网络教学方法,开辟网络教学途径,积累网络教学经验,不断提升在线教学质量和效果。教务处不断加强业务指导,深入发掘不同类型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观念等方面的典型经验和特色亮点,通过选先树优,以点示面,积累优秀网络教学课程,示范带动整体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本期我们分享设计艺术学院赵颖老师的网络教学课程《产品服务系统设计》及《设计表达》的经验总结,供大家学习参考。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疫情的影响,学生通过网络获取的知识量与日俱增,高校的教学内容、方法、媒介也非常需要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从而适应当前学生的特点并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需求。工业设计、机械工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师组成的多学科融合教学团队不断地精耕细作,锐意创新,深入开展课程教学研讨,进行课程设计以及教学资源制作整理,《设计表达》课程构建起了由手绘表达、电脑表达和语言表达共同组合而成的分阶段综合设计表达教学体系;《产品服务系统设计》课程团队教师充分利用网络交流的便利条件进行国际、国内教学论坛及交流活动,展示和宣传课程教学成果;通过带领学生进行观摩赏析和实践训练的方式落实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设计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赵颖受邀在世界工业设计大会发表演讲

问题导向综合设计,因材施教分步实施

设计专业课程中有大量手绘内容,而工业设计和产品设计的同学绘画基础不同,在教学中也应体现出区别性,同时,作为“Z世代”,学生们个性鲜明且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非常强,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需要充分考虑以上学情,根据学生特点开展教学。针对此类课程常见的问题,如:手绘练习方法较为枯燥,建模课堂实践时间少,表达内容维度有限以及作业成效有待提升等,教学团队展开了一系列的创新举措。例如,在《设计表达》课程的线稿练习部分,采取了“步骤提炼个性选择”的创新举措,将现有不同类别的知识点进行分类和整合,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从基础阶段或中间步骤开始练习,减少无用练习的同时提升效率。

《设计表达》课程创新思路

整合应用多款教学平台,有效提升线上教学效果

为更好地进行线上有效教学,主讲教师在大量学习和了解相关线上教学、会议软件后充分利用不同软件特点,针对《产品服务系统设计》课程开展了一系列线上实践。应用的软件包括印苑e学堂、钉钉、雨课堂、Bilibili、腾讯会议等,并对于软件的适合应用场景进行了总结,例如印苑e学堂软件可大量上传课程ppt、视频等资料,适合学生课前预习或课后复习;雨课堂软件可嵌入ppt中,便于考勤点名、课上互动答题,且可及时查看学生回答情况和相关数据统计;此外同学们平时经常使用的Bilibili网站上也有着大量的参考视频,主讲教师在搜集打包推荐优秀资源的同时也在B站上开设账号,上传艺术设计相关的原创视频,率先垂范鼓励学生进行专业学习。在以上这些软件的综合助力下教师能够更加精准地了解学生居家学习的反馈、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听课情况,相比较线下课程有着更加快捷的优势。在此基础之上,一些同学也建立了微信视频号等新媒体账号,发布优秀设计作品,不仅仅是对作品的展示和推广,教师学生相互点赞评价,也在网络上形成了较好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境。

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

广泛开展国际交流,积极推广课程成果

《产品服务系统设计》课程目前已被收录于由国际服务设计联盟(北京)编撰的《2021年中国服务设计高等教育调研报告》中,该报告发布于联盟官网和国内多个服务设计平台,让学校的设计教育面向全球进行展示的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师生可以了解到国际不同院校的相关教学理念、方法和资源,对教学进行了反哺。

课程被收录于《2021中国服务设计高等教育调研报告》

课程主讲教师还积极参加国内和国际教学会议交流,2021年受邀参加德国耶拿大学2021 Learning by Watching线上国际教学交流会议,共同研讨疫情来临后线上教学的应对措施和教学方法,产品服务系统设计表达的讲课视频(片段)在该校官网展播;此外,主讲教师先后4次受邀参加《全国高等院校综合设计基础教学论坛》,2次参加世界工业设计大会,向全国同行业专家、师生介绍课程建设经验,展示学校艺术设计教学的优秀成果。

主讲教师赵颖参加国际线上课程交流会议;德国耶拿大学(UniversitätJena)官网展示讲课视频(片段)

充分融入思政元素,增强学生抗疫决心

教师始终坚持以培养学生成为有社会责任感、有担当的设计师为教育目标,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观摩赏析和实践训练”双管齐下的思政融入方式。观摩赏析是尽量选择符合思政育人主题的设计案例进行分析,例如分时租赁汽车系统、外卖餐盒回收系统等;实践训练即课程作业课题选择也充分考虑到思政元素的融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被清华大学设计战略与原型创新研究所公号转发的优秀课程作品

自疫情发生以来,《产品服务系统设计》课程连续2年以《抗“疫”—我思》为主题,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的产品服务系统设计。很多同学通过亲身经历了解疫情期间医护工作者及志愿者的辛苦付出后,以设计的方式为防疫工作出一份力。有的学生还将课程主题延伸到毕业设计,进行大量调研和设计方案推敲后,设计出的方案《后疫情时代便捷核酸检测服务站设计》获得了北京市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二等奖。一些优秀作品也被清华大学设计战略与原型创新研究所的公众微信号进行发布,得到了行业专家的认可。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不仅提升了专业能力,也更加关注社会中需要帮助的群体,增强了共同携手抗击疫情的决心和勇气。

课程教学团队成员:赵颖(左上)、杨莉(左下)、李艳(右上)、刘龙(右下)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教学手段、方法及媒介也会越来越丰富和多元,而其中不变的内核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及培养有社会责任感的设计师的教学初心。为此,作为教师,我们需要一直学习,终身学习,在课堂上给学生有价值、有营养的信息,努力营造学生喜爱的、不断发展的课堂。

[关注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