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北京市赛荣获佳绩
信息来源:学生处|发布时间:2025-03-28|文:杨琳 |编辑:曹文露 慈妍妮
近日,由北京市教委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北京市赛圆满落幕,学校学生在比赛中表现优异,共斩获8个奖项,其中银奖3项,铜奖4项,优秀奖1项。
学校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北京市赛荣获佳绩
本次大赛以“筑梦青春志在四方,规划启航职引未来”为主题,努力打造强化生涯教育的大课堂、促进人才供需对接的大平台、服务毕业生就业的大市场,加强高校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增强大学生生涯规划意识,指导大学生及早做好就业准备,更好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90余所在京高校参赛,全市报名参赛16.8万人,其中成长赛道12.2万人,就业赛道4.6万人。
2024年11月初,学校启动了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的校内选拔赛,通过校院两级积极宣传组织,发挥了课赛联动和社交媒体宣传矩阵作用,有效激发了同学们的参与热情,吸引了近1600余名同学积极参赛。同时,为提高参赛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就业指导中心分别面向各二级学院赛事组织辅导员和参赛学生群体组织开展了8场分方向、精细化、多层次的系列培训活动,有力提升了师生把握大赛规则、科学合理规划学业与职业发展的能力。
此次获奖是学校长期重视生涯规划教育、持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成果体现。学校始终将职业规划教育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课程+实践+竞赛”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形成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学校充分发挥学科与专业优势,依托专业导师团队,以个性化咨询、职业工作坊、行业沙龙等形式,为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提供精准指导,有效助力学生在职业探索中找准定位、明确方向。
未来,学校将进一步深化生涯规划教育改革,着力培养既掌握专业技能,又具备前瞻性职业视野的复合型人才,为社会输送更多“精专业、懂规划、能创新”的优秀人才,为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潜力提供更有力支撑,努力打造具有出版行业特色的生涯规划教育新高地。
获奖选手心得:
段奕彤:
参加第二届北京市职业规划大赛,于我而言是一场意义非凡的成长之旅。备赛时,我深入剖析自我,挖掘优势与潜力,梳理职业目标与路径,让我原本模糊的未来逐渐清晰。比赛中,我与众多优秀选手交流切磋,让我看到了自身的不足,也拓宽了视野,收获了新思路。评委老师们的点评专业且犀利,为我在职业规划的道路上指明方向。这次经历不仅提升了我的职业规划能力,更赋予我自信与勇气。它让我明白,清晰规划是职业发展的基石,而不断学习、勇于尝试才能让规划落地生根。
邓珠拉姆:
自大一入学,我便将职业规划融入日常学习,通过参与传媒公司、报业集团相关实习以及外语、演讲竞赛等活动锤炼沟通与表达能力,为新闻理想筑基。三年间,各类赛事不仅提升了我的逻辑思维与应变能力,更让我明晰了“讲好中国故事”的职业愿景。此次参赛,我系统梳理了个人情况、院校优势与行业趋势,结合新闻传播专业知识,将过往实践凝练为清晰的采编记者成长路径。这次比赛带给我的既是认可亦是鞭策,未来我将持续深耕融媒体技能,关注前沿技术对新闻业态的影响,以专业力与责任感向目标迈进。以步履不停之姿态,努力在时代浪潮中锚定新闻人的价值坐标。
张一骢:
此次职业规划大赛的经历让我十分难忘,作为第二次参赛的“老选手”,如何出新成为困扰我的难题。但好在老师们和伙伴们的激励和陪伴唤起了我的灵感,那就是在原本新闻记者的基础上框定范围——体育新闻出镜记者。既能追求新闻理想,还能秉承体育热爱。对我而言,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新闻事业中体育记者们的日常工作,也为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奠定了扎实有力的基础。未来希望通过我的规划和努力,步步有力地迈向体育新闻出镜记者的职业道路!
李子雯:
自本科入学伊始,我便对自身的职业发展有了清晰的规划。我深知,设计不仅是美的追求,更是解决问题的工具,我的本科专业工业设计也为我的职业梦想奠定了坚实基础,于是我立志成为一名工业可持续材料CMF设计师。在求学过程中,我不断深化专业知识,并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同时,我注重跨学科学习,将工业设计与视觉传达设计相结合,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通过参与各类创新创业、专业竞赛,我不仅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还拓展了视野,增强了自信心。
翟佳羽:
作为艺术与科技专业的学生,我在大一便通过招聘软件调研岗位需求,倒推学习路径,培养核心能力。本次比赛不仅是对过往经验的总结,更让我进一步明确职业规划。在准备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动态调整发展方向,以最大化发挥自身优势。比赛也让我体会到,提前规划职业路径,才能在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保持竞争力。希望大家尽早明确个人定位,精准发力,在大学阶段系统提升专业与综合能力,为未来职场打下坚实基础。
王乐桐:
自踏入大学校门,我便深刻意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尤其在新工科与新文科交融的时代背景下,主修物流工程,同时辅修数字出版,力求构建复合学科知识体系。在校期间,积极投身学校相关部门工作,担任大学生记者团副团长和机电团学分团委副书记,负责新媒体平台运营,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为了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积极参加了各类竞赛,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此次参与职业规划大赛,让我对未来职业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知。我立志成为一名理工科图书编辑,将工科背景与文科素养相融合,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力量,在这个充满机遇的岗位上实现自身价值。
赵伯麟:
对于我来说,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像是万花筒中的转轮,将我混沌的职业想象旋转出最独特的图景。在图书营销策划大赛中撰写的选题策划书、在通州区实体书店踏勘项目中了解到的一线情况、在服务北京出版集团“旧书新知”系列活动中开展的图书直播和短视频制作工作,这些碎片最终拼合成现如今清晰的职业版图。原来竞赛的真谛,是借外力将人生散落的拼图块翻转重组,最终拼出那条既契合自我形状、又填补行业缺口的专属轨道。未来,我将继续怀揣着一颗热爱优秀图书的心、见微知著的洞察力、天马行空的创意力、细致有效的沟通力以及扎扎实实的执行力,担负起新时代出版传媒学子的使命责任,为出版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杜晓萱:
参加此次职业规划大赛,我受益匪浅。通过梳理个人兴趣、能力和职业目标,我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在备赛过程中,我深入分析了行业趋势和岗位需求,并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制定了短期和长期的职业规划。评委的点评让我意识到实践经验和技能提升的重要性,也让我学会了更科学地评估职业路径。此次比赛不仅锻炼了我的表达与逻辑能力,也让我结识了许多优秀的同龄人,他们的规划思路给了我很多启发。未来,我会持续完善职业目标,脚踏实地向理想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