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师应邀参加中国人民大学“图像与艺术工作坊”学术研讨会
信息来源:设计艺术学院|发布时间:2019-06-25|文:李啸非 |图:李啸非|编辑:曹文露 慈妍妮
6月15日,“图像与艺术工作坊2019春季议题:图像中的视觉母题”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召开,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李啸非应邀参加。该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双一流基金提供支持,每年分春、秋两季,邀请来自国内外的优秀学者与会并发表学术报告,在学界已形成极具影响力的学术平台。
李啸非发言
本次学术研讨会邀请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广州美术学院图像与历史高等研究院院长尹吉男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李松、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牛宏宝担任评议人。会议以“图像中的视觉母题”为主旨议题,探讨图像研究中的母题构建及其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
李啸非的发言以《视觉母题与视觉空间——以明代“园林图”为例》为题,透过对明代“园林图”的代表案例进行实地勘测及园景复原,探讨图像制作的时空经营逻辑。他提出,游览路线的预设和空间方位的观感,乃是园林画视觉经营的主要依托,而“叠加时间的空间”则是园林绘画的显性特质,其中的核心观念是画家基于经验的整体观的创作理念内核。
评议人李松教授认为李啸非的报告结合实景与画景,极具探讨价值。画家绘制园林山水景观时,并不依靠直接的观看体验,而是依据基于动态的游览经验所掌握的整体性的认知。这便使观者在阅读画作时,需要经历一个由“看见”到“解读”、进而“辨认出”的过程,而非观看西方绘画时的直接心理反应,这也是中国古代绘画中隐含的视觉生成逻辑。
尹吉男教授在总结致辞中对于本次会议的学术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认为会议探讨的本质,乃是对被多样化的图像面貌所掩盖的具有趋同性的逻辑、规则与观念的探讨,这也是对本次议题“图像中的视觉母题”的回应与阐释。
研讨会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