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举办体育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研讨会
信息来源:体育部|发布时间:2010-07-03|文:
6月29日,我校体育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研讨会在教A楼212会议室顺利召开,此次研讨会由我校体育部举办,邀请了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体育部全体教师出席此次研讨会。此次研讨会聘请了国家级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评审委员会专家、清华大学体育部张威教授来我校就“高等院校体育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进行了研讨报告。会议由我校体育部主任李选集主持,我校体育部全体教师和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体育部全体教师共计40多名出席了会议。
会议首先由清华大学体育部张威教授作了主题为中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视野的报告,在报告中,张威教授先从高等院校体育教师应具有的师德规范入手,对高校体育教师的品德修养和自身具备的素质进行了阐述,明确了高校体育教师为人师表的品德修养和教书育人的责任。针对高等院校体育课程建设和体育教学改革的方方面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论述,先对高校体育课程的定位进行阐述,分析了高校体育课程中的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内容,以及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课程中的相互联系,针对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常态工作,对《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精品课程建设和品牌课程;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教学体系、内容和方法的完善和创新;教学团队、教材、教学成果和教改项目;完善教学质量管理及健全规章制度方面进行了逐条解析,使教师们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常态工作有了更深地理解。针对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瓶颈”问题,从政策机制和课程机制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在政策体制方面指出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三个方面的反差,包括课程目标与学生自身体育理想的反差;体育教学内容单调和学生需求的反差;受教育者价值取向与教育者思维定式的反差。在课程机制方面指出了现今课程教学的现状,包括时间短-每周2学时,不能满足要求;基础差-12年中小学,什么也没学会;已过时-身体素质敏感期已过;低兴趣-课程呆板;非主流-大学学习多以专业课为主。结合“瓶颈”现象,对现今高校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概况,这包括缺乏文化性;课程观狭窄;缺乏健身实用性;运动技能如同蜻蜓点水难以形成终身体育锻炼能力。张威教授针对这些现状提出了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对策是营造与学校办学目标相契合的课程特色,突出特色打造品牌课程,培养高水平的课程负责人和优秀的教学团队。
张威教授针对高校体育课程的特色方面,悉数列举了国内多所高校的各自课程特色,例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深圳大学的课内外结合;中国地质大学、江南大学的拓展课程等,并对高校体育课程的“说课”形式进行了讲解,指出通过“说课”能够使教师对自身课程的教学内容,侧重点的安排,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运用等方面有更深的理解,也有利于发现问题共同探讨,从而促进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本次研讨会中,来自我校体育部和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体育部的教师,针对高校体育课程建设和改革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与讨论,对高校体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提出意见和建议,加深了教师们对高校体育课程建设和改革内涵的理解,这必将进一步推进我校体育课程建设和改革,促进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