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研制的两项包装新材料科技成果通过鉴定
信息来源: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发布时间:2010-12-02|文:
我校印刷包装材料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研制的“智能型缓释杀菌水果保鲜包装膜制备与应用技术”和“纳米二氧化硅改性聚乙(丙)烯软包装材料制备技术”,2010年11月30日通过中国包装总公司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党委书记郑吉春到会向专家表示问候和感谢。
智能型缓释杀菌水果保鲜包装薄膜为三层结构, 通过调整 LDPE/EVA 共混物的组成比,改变 LDPE/EVA 共混薄膜的极性,调节水汽及有机酸通过内层进入中层的速率,达到智能控制二氧化硫杀菌剂释放浓度的目的;可 显著延长葡萄的贮藏保鲜期,减少葡萄的腐烂率和脱粒率,对荔枝和龙眼等水果也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 经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检测,经该保鲜袋贮藏50天的葡萄 二氧化硫 残留量<1.0μg·g-1,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中国包装总公司科学技术部邀请了国内水果保鲜和高分子材料方面的专家,在京主持召开了科技成果鉴定会。经科技查新, 该 智能型缓释杀菌水果保鲜包装薄膜 采用亚硫酸钙和焦亚硫酸钠双组分复配作为二氧化硫释放剂,具有独创性。已申请发明专利。“ 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技术的 释放剂组分设计新颖, 填补了国内空白,技术指标、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已申请了知识产权保护,同意通过科技成果鉴定。”
纳米SiO2改性剂,以EVA为隔离剂,可有效阻止纳米二氧化硅粒子的团聚,起到相容剂的作用,达到纳米级分散,提高聚乙烯、聚丙烯结晶度,降低球晶尺寸。改性后的聚乙烯、聚丙烯薄膜的有机溶剂残留值得到明显降低,食品模拟物的萃取液中小分子化学迁移物的浓度低于仪器的检出限。经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国家化学建材测试中心等多家单位检测,该纳米二氧化硅改性聚乙烯、聚丙烯软包装材料在食品模拟物中无小分子析出,印刷后溶剂残留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中国包装总公司科学技术部邀请了国内高分子材料、轻化工和食品包装材料方面的专家,在京主持召开了科技成果鉴定会。经科技查新,以EVA乳液为隔离剂制备纳米二氧化硅的生产工艺在国内外未见研究报道,具有创新性,已申请发明专利3项。“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技术成果具有制备工艺独特、先进,技术指标、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同类材料先进水平。已申请了知识产权保护,同意通过科技成果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