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刷学院新闻网_北京印刷学院党委宣传部主办    管理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菁菁校园» 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师生党员参观中国现代文学馆

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师生党员参观中国现代文学馆

信息来源:印包党建|发布时间:2025-03-21|文:何一凡 |编辑:蔡紫琦 曹文露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深化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3月19日下午,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党委组织师生党员代表、入党积极分子前往中国现代文学馆参观学习。

中国现代文学馆见证了无数文学巨匠的创作历程与思想火花。步入馆内,仿佛穿越了时光长廊,回到了那个思想激荡、文采飞扬的年代。在这里,师生们得以近距离观赏丁玲先生的书房、鲁迅先生的书桌以及众多文学大师的手稿真迹。这些珍贵的文物,无声地诉说着中国现代文学的辉煌历程与精神传承。它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见证,更是爱国主义精神和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成为了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文化教育的生动课堂。在参观过程中,师生们亲身感受了文学大师们的创作历程与精神世界,被他们追求真理、心系家国的情怀所深深打动。通过近距离观摩珍贵的手稿和文物,师生们深刻领悟到文学巨匠们以笔为剑、以文载道的精神追求,决心传承他们心系民族、服务人民的崇高品格。此次参观不仅是一次文化熏陶,更是一次思想升华,激励着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坚定文化自信,增强使命担当,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新时代的文化建设当中,用实际行动践行青春誓言。

参观中国现代文学馆,我深感震撼。踏入馆内,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文学璀璨的时代。展柜中陈列的手稿、信件和遗物,每一件都承载着文学大师们的智慧与情感。看着那些泛黄的纸张和斑驳的字迹,我仿佛能听到鲁迅先生笔下的呐喊,感受到巴金先生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这里不仅展示了文学的历史,更传递了文学的力量和温度。走出文学馆,我心中充满了对文学的敬畏和热爱。这次参观让我更加坚定,文学是永恒的,是心灵的指引,永远散发着光芒,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印刷第一学生党支部 冷竹慧

伟大的文明和伟大民族,必有伟大的文学。中国现代文学馆内收录了大量的现当代文学作品和名家们无偿捐赠的书籍手稿,从第一本白话小说、唤醒无数迷茫的中国人的《狂人日记》,到今天各种各样、丰富精彩的文学作品,我们了解到文学的发展历程,感受到不同年代的文化与思想的强烈碰撞。这些文学作品不仅是文化的瑰宝,更是历史的见证。它们记录了时代的变迁,反映了社会的进步,也为我们提供了思考和启示。文学的力量无比强大,它能够触动人心,唤起人们的共鸣和思考。在现代社会,我们更应该重视文学的传承和发展,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中国的文学作品,为文化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包装学生党支部 潘玥

踏入中国现代文学馆,仿佛开启了一场与时代对话的奇妙旅程。在这里,我感受到了鲁迅的犀利与深刻,他以笔为刃,剖析社会弊病;也领略到沈从文笔下湘西世界的质朴与纯真,那充满诗意的文字宛如一股清泉。从巴金对人性的探索,到老舍对市民生活的生动刻画,每一位文学巨匠都用自己的方式,为时代留下了独特印记。这些作品穿越时空,让我们触摸到先辈们的思想脉搏,理解不同时代人们的生活与追求。走出文学馆,内心满是对文学力量的敬畏,它激励着我在生活中保持思考,用文字记录点滴,传承这宝贵的精神财富。

——印刷第二学生党支部 王君琪

走进中国现代文学馆,犹如翻开一部鲜活的史书,而《新青年》便是其中熠熠生辉的篇章。泛黄的杂志陈列在展柜,却依旧散发着思想启蒙的炽热光芒。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新青年》如号角,唤起无数青年觉醒。它倡导民主与科学,为迷茫中的国人指明方向。从胡适的白话文运动,到鲁迅的犀利批判,都借由《新青年》广泛传播。身为新时代青年,我深受触动。先辈们以笔为刃,为民族命运抗争。如今接力棒已到我们手中,更应汲取精神力量,传承创新精神,在新时代续写属于我们的奋进篇章。

——研究生第四党支部 陈立豪

[关注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