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而生 北印学子追梦路上的国奖故事(四)
信息来源:大学生记者团|发布时间:2025-03-04|文: |编辑:李慧凝 曹文露
追梦路上
北印学子敢作敢为 善作善成
追光路上
北印学子熠熠闪亮 向阳而生
走近国奖获得者
汲取青春奋进力量
新媒体学院 贾屾
笃志求学,踔厉奋发。作为北京市三好学生、北京印刷学院优秀学生干部,贾屾在各大比赛中斩获佳绩,屡次获得校级、市级、省部级、国家级奖项,同时在社会实践、学习生活中全面发展,荣获国家奖学金。
强军梦从入伍起航,报国志在战位书写。每年开学之初,都会有一批有志青年怀揣梦想,走进座座营盘,贾屾就是其中一员。他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申请远赴高山海岛地区服役。从小生活在红色氛围中的他,时常听到爷爷讲述当年参军的光辉事迹,他被这种“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所深深吸引,在心中埋下了一颗参军入伍的种子。独特的从军经历对他的成长产生了许多影响。保家卫国的一点一滴塑造了他坚定的理想信念,艰险环境中日复一日的训练培养了他坚韧的意志和不服输的精神。这份韧性让他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从不轻言放弃,勇于挑战高难度目标。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持续奋进,以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信念为动力,推动自己在专业领域不断深耕。
复学后,专业探索的过程同样充满了挑战与艰辛。从最初的创意构思,到不断修改完善作品,过程中也难免遇到阻碍与困境。凭借对设计的热爱,他不断学习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从大量作品中汲取养分,与老师同学深入交流探讨,最终设计出令自己满意的作品。他始终保持对设计创作的热忱,将每一次项目和比赛都视为提升自己专业能力的机会,激励自己不断进步。贾屾先后斩获了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北京市赛银奖、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北京赛区二等奖、CADA日本概念艺术设计奖银奖、香港当代设计奖银奖等各种专业奖项。一次次突破困境取得进展的过程,让他更加坚定在设计的长河中乘风破浪。
贾屾还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曾担任学生工作助理与班长。他详细制定日常时间规划表,严于律己,保持良好的运动和生活习惯。高效的学习习惯与积极的做事态度带给他耀眼的成绩,学业成绩和综合测评双居年级榜首,并且在校运会中斩获多项佳绩。丰富的生活经历让他坚持将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学以致用,力求在艺术道路上走得更长更远。
“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在青春岁月中努力拼搏,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这是贾屾对未来生活的展望。获得国家级奖学金对他来说是一个新起点,这份荣誉激励着他继续严格要求自己。不仅要做到“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还始终追求“干一行专一行”的精益求精,继续在设计领域发光发热,为我国文化事业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采写:张静涵 张佳依 董佳楠
新闻传播学院 张家美
“努力是常态,而目标是在努力中一点一点清晰起来的。”张家美说到。努力奋斗的一个个脚印,汇聚成张家美独特的青春篇章。在校期间,她成绩优异,是专业综合测评的第一名,获得竞赛实践类奖项国家级10项、省市级8项、校院级32项,主持参与科研项目4项,发表期刊论文1篇,还曾担任学院分团委副书记、学生会主席、新生导员等职务,协助老师做好各项工作,被评为校级“三好学生”。
从基础的专业课程与小型赛事起步,再到如今各类竞赛成绩硕果累累,这些都是张家美在为自己的人生之路不断添砖加瓦。提及印象最深刻的竞赛,便是她首次独立参加的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上班日她完成实习任务,周末挤出时间完成职业规划大赛视频的拍摄和剪辑,最终凭借出色的表现取得了北京市赛金奖的好成绩,而那段日子的忙碌与坚持,也成为她竞赛之路上不可磨灭的记忆。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张家美还获得过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2024春季征集大赛国家级优秀奖,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全国决赛二等奖等多项奖。她认为,这些成绩如同层层垒起的基石,每一次成绩都是一次成长的见证。随着经验的积累,张家美的视野不断拓宽,获得的机会和资源不断增多,个人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形成了积极的正向循环,使她在成长的道路上愈发坚定,面对困难时更加从容不迫。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竞赛之路必定是艰辛的。从大一开始,她就注重专业知识的积累,每次的备赛过程中,她都会从多方渠道汲取内容,深入调研,将内容进行横向对比,纵向搜索,形成完整的体系。她深知自我反思的重要性,“只有明白自己的优缺点,才能在面对挑战时,明确努力方向,清楚任务的完成程度,及时寻求他人的帮助,增加胜算”。同时,她认为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要有合作和求助意识,他人经验能帮助我们少走弯路,让我们成长得更快。
充实为笔,绘就青春。各类竞赛的磨砺让张家美逐渐清楚了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明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收获了人生的方向。她深知,这些成绩与奖励只是她成长路上的基石,未来还有更多的可能与挑战等待着她。她相信,只要保持上进心,不忘初心,就能以更加优秀的状态去迎接更多的可能,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采写:陈诗安 马禹弘
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 丁奕文
丁奕文不仅在专业成绩上排名第一,还在课题研究、创新创业及论文发表等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丁奕文曾获市级荣誉4项,校级荣誉6项,院级荣誉6项。在第十届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北京赛区中,她参与的三个项目都获得了三等奖。在社会实践中,她作为团队负责人,推动双向赋能,收获多项先进个人与优秀团队称号。同时她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累计时长144小时。向下扎根,向上绽放,专注脚下的每一步,方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大二时,丁奕文主动向老师询问各类比赛项目相关情况,积极参与到学习研究中。她坚信,唯有勇于迈出第一步,方能迎来机遇的曙光。而参加“创意印”的参赛历程令她最为印象深刻。她无意中发现印刷博物馆小程序存在漏洞时,便决定去制作新的印刷博物馆介绍的小程序。虽然编程并不是她的专业,她也深知解决之道充满艰辛,但她始终坚定不移地为自己树立信心。她在网上查找资料自学编程,然后再向IT专业人士请教,遇到不懂的问题,耐心地学习、刻苦地练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做任何事情,面对困难时,我们都会经历心理建设从崩塌到建立,再到崩塌然后再建立的过程。”这段经历对她的个人成长和未来职业选择产生了深远影响,让她更加坚信,只有不断挑战自我,才能实现自我超越。
回顾在学校的四年时光,遇到困难时,丁奕文从最初的畏惧、逃避,到如今转变为积极去学习、摸索解决方案,在解决问题的方式上变得更加成熟。她热衷于参与各类比赛,不断挑战自我极限,逐渐明晰自身能力边界,此后,无论何种挑战,她皆能从容应对,勇往直前。
丁奕文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潜藏着无限可能,关键在于要积极主动地去发现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在大学里,有丰富精彩的课程、多样的社团活动以及各类学术讲座等,积极参与、体验多样事物,在不断探索中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并全身心投入钻研探索。兴趣,这一最好的老师,成为她追求卓越路上的强大助力。
“折腾”是丁奕文的代名词,大学四年的经历无一不是“折腾”的体现。勇敢走出舒适圈,去挑战原本不太擅长甚至有些害怕的事物,积极尝试各种各样的新事物,更坚定地向下扎根,才能更精彩地向上绽放。
采写:徐馨 平珈萁
出版学院 郭金圣
在学业与实践的征程中,郭金圣一往无前,勇毅笃行,收获颇丰。他先后获得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学生干部以及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在专业技能领域内,郭金圣在2023年方正飞翔排版技能大赛中脱颖而出,斩获一等奖,尽显精湛专业技艺;在2024年第四届海峡两岸电子书创作大赛中揽获二等奖;在2023年及2024年全国出版学科专业学生创新创业创意大赛中分获三等奖与优秀作品奖;在第二届“为你读一本好书”校园短视频大赛中荣获优秀奖;在首都教育系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征文比赛中荣膺二等奖;在第十三届韬奋出版人才发展论坛征文评选活动中获优秀奖;在第五届北京印刷学院出版物融媒体运营大赛、北京印刷学院国家安全主题作品大赛中均拔得头筹,荣获一等奖。这些奖励见证着他昂扬向上、不懈拼搏的奋斗轨迹,持续谱写着独属于他的华彩篇章。
但成功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大一初入学时,迷茫似一团迷雾笼罩着他,很长一段时间他都陷在焦虑和无措之中。他能做的只有不断告诉自己:“不要着急,一切还有机会。”也就是那个时候,“建立你自己的路”成为了他的座右铭并一直激励他至今,让他在面对诱惑时能坚守自我,继续奋进。这份不断出发找寻前路的勇气,不仅来源于外界的鞭策——周围同学你追我赶的激烈竞争氛围和无处不在的信息差,还来源于他自身对求知的渴望——专业知识虽晦涩难懂却时常让他着迷不已。当然,学长学姐们的励志故事也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他追赶的路途,激励他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去追求卓越。
在追寻自我的路上能做到学业和竞赛两开花,一方面离不开自身的努力,另一方面也得益于遇到了惺惺相惜的同路人。郭金圣很幸运能遇到默契的队友,在比赛中大家集思广益,共同奋斗,凝聚出强大的“团魂”。一路上,无论是个体还是团体,都坚定地在属于自己的路上奋斗着。
从大一的懵懂摸索,到如今临近毕业,过往点滴积累汇聚成他此刻的从容自信。国奖带给他的这份自信,让他在面对未来选择时,能更加坚定地走自己想走的路。他对未来始终有着清醒的认识,成绩只属于过去,此刻的荣耀不过是漫长征途中的小小勋章,今后仍要以高要求鞭策自己,时常警醒自己“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竞赛中,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希望能更上一层楼。
此刻,他怀揣热忱,想把这样的信念传递给大家:“找到自己的路,坚定自己的路,多主动,多争取,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他笃信,只要秉持这份初心,无论前路藏着多少未知与挑战,每个人都能稳步踏出属于自己的辉煌轨迹。
采写:秦玲珑
回头看,轻舟已过万重山
向前望,前路漫漫亦灿灿
国奖的故事还在继续……
少年何惧梦摘星,敢挽桑弓射玉衡
让我们以他们为榜样,继续用奋斗书写青春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