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而生 北印学子追梦路上的国奖故事(三)
信息来源:大学生记者团|发布时间:2025-01-02|文:
追梦路上
北印学子敢作敢为 善作善成
追光路上
北印学子熠熠闪亮 向阳而生
走近国奖获得者
汲取青春奋进力量
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 王珮寅
本科毕业于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她,与北印有着不解之缘。工作两年之后,王珮寅选择回到母校继续深造,作为研究生的她读研期间有了全新的成长,科研成果丰硕,在各类竞赛、志愿服务活动中收获满满,作为学生干部,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连续两年获得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多次获得优秀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干部、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
青春向党,笃志敏行。在入学之初,王珮寅就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党建活动、志愿服务中常常能见到她的身影。她时刻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待人真诚、友善,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争做新时代新青年。
天道酬勤,功不唐捐。王珮寅深知做科研是研究生的本职工作,只有打好专业基础、接受系统科研训练,才能产出好的成果。所以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的同时,她经常到北京各大高校参加学界业界专家学者的前沿讲座,博学多思,笔耕不辍。经过不懈努力,她获得了绩点3.95、综测年级第一的好成绩,目前已参与导师课题和大学生科研立项5项,发表5篇期刊论文,投中3次学术会议,获得导师的认可和高度评价。她还参与暨南大学、学校和新加坡国立大学新闻传播与新媒体项目,取得结业证书。
投身实践,全面发展。王珮寅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投身各种活动,参与新闻传播学院“向上吧少年”编辑部,为全院同学提供新闻资讯和学术科研信息。作为校级重点团队的一员,参与“‘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暑期社会实践,探索首都文化旅游资源新思路,获评优秀奖;参与学校办学65周年纪念系列活动、大兴区图书馆志愿服务等校内外志愿服务工作。在艺术、教育、法律行业参与校外实习3次,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竞赛方面,获得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北京市铜奖,2024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校级二等奖,出版学科创新大赛二等奖等。
忠恕任事,勇担作为。王珮寅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校研究生会的工作当中。作为第21届校研会主席团成员,统筹带领部长及干事为“北印研究生”公众号提供学术类稿件30篇,大幅提升其阅读量、粉丝数及影响力,还举办数次校级大型活动,包括科研知识竞赛、奖学金经验分享会、考博经验分享会等,切实为研究生提供学业上的帮助。她组织干事为2024研究生入学考试做了充足的后勤保障工作,参与共青团北京印刷学院第八次代表大会和第六次研究生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展现了出色的个人能力。
未来她将继续以奋斗融入人生之路,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大地,既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以青春“小我”书写强国“大我”,承担好新时代赋予青年的责任和使命,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新媒体学院研究生 徐超
2023年秋天徐超考入设计学专业后,深耕专业,希望能在新媒体艺术领域有一番自己的作为。
扎根专业,潜行研思。她积极参与导师和大学生科研立项项目5项,其中国家艺术基金1项,横向课题3项,大学生科研立项1项。研一期间以第一作者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关于非遗数字化传播文章1篇。她还积极参与“时代新人强国行”视频征集活动,完成作品《青春挺膺,红色歌行》,被北京日报APP选为线上展播作品并且点赞量稳居榜首。
徐超担任了新媒体学院学硕研究生党支部支委、班长、学生兼职辅导员、新生导员等职务。在学院党委的指导下,除了日常党支部建设工作外,她还积极践行“党建带团建,团建带班建”,开展破冰团建、入党启蒙、日常行为规范、经验分享等班会引领新生熟悉大学生活。在工作中她密切联系同学、踏实认真,完成学校多项活动的服务保障工作。
青矜之志,知行合一。徐超一直以来秉持着知行合一的原则,一学年累计志愿服务时长106小时。她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成为“‘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纪念馆之星”培育计划的青年宣讲员,个人事迹被香山革命纪念馆选送、北京市委宣传部采用,刊发于工作专报中。她用实践传承红色基因,用新时代青年之声传播红色文化。在这一年中她还带领团队积极参加暑期社会实践,获得“先进个人”“优秀团队”等荣誉。
芳华待灼,砥砺深耕。现在所取得的每一份荣誉与肯定,是对研一学年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的最好回报,更是激励徐超继续在专业领域深耕细作的动力源泉。未来,她将更加坚定地秉持“艺术+科技”交叉理念,发挥在设计学领域的独特优势,不断追求更高的学术成就和实践成果。
出版学院研究生 常禧西
“研究生的学习与生活不同于本科阶段,静下心来,专注当下,全力以赴向着目标前进,会获得内在的力量。”常禧西这样说到。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常禧西在学习上始终保持端正谦虚的学习态度,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经过了研一的专业课程集中学习阶段,在研二这一学年里,常禧西明确了目标方向,兼顾科研与实习。她认为,如何合理地安排科研与实习在研究生阶段十分重要,在两者之间寻找平衡点,心无旁骛,坚定前行,才能在追求完美的道路上不断超越自我。
芳华待灼,砥砺深耕。在科研实践中,常禧西积极参与导师课题和科研项目,包括融合出版的破题与发展路径研究、北京数字出版企业社会责任实证研究与指标体系构建研究和大学生科研立项北京市大兴区城市书房现状评估与发展策略研究等项目,锻炼了自己的学术素养和能力。
在实习实践中,常禧西以实际行动诠释青春的价值。在华闻传媒产业创新研究院,她以项目实习生的身份参与出版融合发展工程的推广工作,编辑排版了《2023出版融合发展工程入选项目案例集》《出版融合发展工程手册》《出版创新实训课手册》等材料,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以主题班助教的身份全程参与“出版创新实训课”的课程培训,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受到实习单位老师的好评。在社会实践中,她积极参与大兴八中的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融合发展创新项目路演活动等。
“向下扎根,向上开花。只有沉下心来,才能走更远的路。无论前方的路有多么遥远与艰难,只要我们保持内心的宁静与专注,坚定地走好每一步,就一定能够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走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马克思主义学院 黄开宇
黄开宇,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2022级硕士研究生,曾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会主席,连续获得学业奖学金,获得“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优秀研究生”等荣誉称号。
“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黄开宇始终坚持以德为先,尊重师长,团结同学,与人为善,乐于助人,时刻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品学兼优作为修身目标,脚踏实地,善始善终。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入校以来,黄开宇勤思好学,平均成绩绩点4.19,综合测评年级第一。她曾主持2024年校级大学生科研立项,结项论文顺利发表。积极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充分锻炼科研能力。
“纸上读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黄开宇深知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本硕期间前往河南周口、河北西柏坡、天津平津战役纪念馆、上海一大会址、陕西延安、江西井冈山等地开展实地调研或社会实践活动,所在团队获得北京市“2023年‘青年服务国家’首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荣誉称号。2024年暑期,黄开宇作为团队负责人,带领马院学子前往井冈山开展为期九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获得校级优秀实践团队。黄开宇还曾参与“第九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暨2023国际版权论坛”“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第十个国家公祭日活动”“‘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之红色行等志愿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传递爱与温暖。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获得国家奖学金对黄开宇来说更像是一个“逗号”,既是对前两年所获成绩的一个总结,也是一个新的起点,激励着她奋发图强,不负青春,在实现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和谐统一的征途上不畏将来,不念过往,继续前行。
国奖桂冠闪耀
是不懈的奋斗和汗水的凝霜
让我们一起不遗余力
奔向我们的旷野
燃放我们的花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