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人向雅,育人达昌,让我们一起走近“雅昌教育奖”获奖者(下)
信息来源:|发布时间:2023-05-25|文: |编辑:苏晓杭 苏晓杭
师者人之范,辨惑正吾疑。一代代北印教师,在时代变迁中秉持初心,在世事更迭里坚守使命。在第二十届雅昌教育奖评比中,翟铭获雅昌教育特别奖(教学类),赵颖、姜玉英、郭瑾获教学类雅昌教育奖,安粒、何志勇、张佩、张媛获科研类雅昌教育奖。让我们将目光聚焦于这些耕耘在教学科研一线的教师,倾听他们的育人故事。
珍惜教师荣光 坚定立德树人
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 安粒
安粒,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教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科技项目等项目资助,校级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第二届中国大学生高分子材料创新创业大赛优秀指导教师、校级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主讲《印刷概论》《聚合物测试与表征》和《图文处理软件应用基础》本科课程,参编《印刷概论知识训练》,公开发表教改论文3篇。承担纵向与企业委托技术开发项目8项,专利转化1项,发表SCI和EI论文1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6件。
安粒十分注重将现代视频技术与印刷行业前沿紧密结合,并融入到教学中。印刷产品伴随着人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提高新生专业认同度的有效方法是让新生重新认识印刷行业。安粒主讲的《印刷概论》以实物为背景,以视频的虚拟仿真为手段,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印刷发生、发展的历史故事以及现代印刷技术背后的科学问题,使新生充分体会了科学技术的琳琅满目以及文化传承永不落幕的印刷内涵。
安粒还积极参与学生实习实践课程建设,长期管理印包学院生产实习并与多家印刷企业对接,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和对行业的认知。在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课程的教学中,推动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设计了印包学院实习课程网络系统各环节流程,从企业的选择与派遣、学生实习日志的上传到教师评阅与评分全流程实现无纸化、网络化,方便了实习课程的管理与统计。
安粒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每个教师都要珍惜这份光荣”,始终把精力放在教学、科研和育人工作上,他坚信只有坚持珍惜人民教师的这份光荣,才能不断提高自己,去培养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行业人才。
从教不悔 育人不止
经济管理学院 何志勇
何志勇,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访问学者,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传媒经济与管理。近10年来,一直从事新闻出版等文化传媒产业发展问题研究,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协同推进数字出版产业创新的机理和路径研究》、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出版企业社会责任成本研究》《促进北京市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研究》、北京市教委科研项目《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北京文化产业政策研究》等4项,并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研究项目和北京市教委重点项目等多项课题,出版学术专著3部,在《中国出版》《出版科学》《科技与出版》《现代出版》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自2004年入校以来,何志勇一直积极承担本科和研究生教学工作。先后主讲本科生课程《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生产与运作管理》《专业英语》以及研究生课程《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财务管理专题》等;主编及参与编写《财务管理》《出版管理概论》《出版印刷企业成本核算》等多部教材,主持教改项目4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多篇。累计指导本科毕业论文100人次,研究生37人次。
在做好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同时,何志勇还担任经济管理学院财管教工党支部书记,并先后担任2004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和2017级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班主任。他注重在思想、生活方面主动关心学生,学习上严格要求学生。对家境困难的学生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对学业困难的学生进行谈心谈话,做好心理辅导。所在班级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班集体和优秀团支部,多名学生考取研究生,何志勇获校级优秀班主任称号。
从教不悔,育人不止。从教近19年,何志勇始终不忘从教初心,牢记育人使命。他坚信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事业,需要不断地追求和创新,高校教师一定要牢牢把握教书育人的本质要求,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深度钻研 锐意创新
出版学院 张佩
张佩,文学博士,法学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李白研究会会员。入选北京市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优秀青年人才培育计划,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获评北京市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2次,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成员)、校级首届“科研标兵”、第六届“青年教学名师”等称号。
张佩是学校“出版理论与历史”研究团队核心成员之一,研究方向为出版史、出版物版本学、唐宋文学文献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主持省部级项目5项,与国社项目共同围绕集部典籍的编纂刊刻、文化传播展开;主持校内人才、基础研究、课程建设、基地项目等10余项。在国家社科基金专刊、《文献》、《理论月刊》及外刊等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文章被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人民网精选官方账号金台资讯、中国社会科学网等主流权威媒体多次发布、转载。
张佩独著15部,均由央级出版社出版。代表作《杨齐贤、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版本系统研究》《日本尊经阁藏元版〈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研究》《李白诗古注本四种校笺:〈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等,形成国内系统研究李白集版本体系、编辑思想与刊刻的标志性学术成果。专著《中国“道统”与“法统”在近代的转型研究》首次提出“斯文道统”概念,获得学界高度认可。著作《点石斋画报》笺注与研究系列,为近代报刊阅读与研究提供了优质的版本;与相关学位、学术论文一道,形成研究机构聚合检索关键词,序列前三。
本着立德树人、敬业爱岗、不断精进、追求卓越的精神,张佩注重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与专业建设当中。主讲韬奋实验班特色课程《经典阅读》《编辑语言学》《中国文化专题》及《学术论文写作》,注重在课程之间建立深度关联,形成连贯体系。积极贯通“PBL项目制学习”,推进“全程教育”,努力融会“文化铸魂”,不断优化思政元素的自然融入与挖掘,以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近五年间,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学科竞赛与实践41项。将指导学生参与竞赛范围由行业内拓展至语言文化类,围绕诗文创作、传统文化IP开发、文史评论等,在聂绀弩杯、挑战杯、北京市人文知识竞赛等比赛中取得不俗的成绩。
任教职十年以来,张佩坚持在科研中广泛储备、深度钻研、锐意创新,以形成有分量、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在教学中,则坚持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致力于培养富有社会担当、专业技能扎实、文化素养与职业素养皆突出的研究型出版人才。
做学生良师益友 与学生同心筑梦
机电工程学院 张媛
张媛,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通信学会邮政通信委员会委员,中国快递协会绿色专委会委员。
张媛先后主讲《物流学》《控制工程基础》《物联网技术》等课程,在科研训练、课堂教学、考试考核等方面积极进行改革探索。先后指导本科生参与实际科研项目超30人次,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和双创比赛获得省部级奖项近10项,指导国家级大创项目3项,主持校级教改项目2项,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此外,张媛还积极为学生进行考研辅导和就业推荐,联系高校和企业资源,组织复试、面试模拟,所指导的学生有多名被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京东物流等知名学府和企业录取,并获得2021届毕业生“我最尊敬的教师”称号。
近年来,张媛主要从事物流环境安全监测、能量收集和自供电、物流物联网系统及其应用等相关研究,并与海信集团、中车工业研究院等开展了深入合作,所研制的物流安全智能检测终端已经应用在家电、快递、生鲜电商等领域。基于多年科研积累,张媛入选了“邮政行业科技英才推进计划”,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和二等奖4项,发表第一/通讯作者论文24篇,其中TOP/JCR Q1/JCR Q2论文6篇,SSCI论文1篇,授权发明专利15项,参与制定国标1项、行标3项;是Measurement、Journal of Dhysics D等国际期刊审稿人。
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张媛经常加班加点指导学生完成科研课题,手把手指导学生撰写论文,将严谨务实的态度和守正出新的思维言传身教给学生,多名研究生成功赴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院校继续博士深造。同时,张媛还积极参与学院研究生招生复试、学科评估、省部级科研平台申报和建设等学科建设相关工作,为学院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身为一名教师,张媛认为引导和陪伴学生成长是最值得欣慰、最能体现老师价值、最有成就感的事情,今后将继续立足本职工作,将“师德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这些荣誉与肯定化作前行的动力,更加努力地在教学、科研等工作中做好学生的良师益友,与学生同心筑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