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教育的基础——育人标兵获得者闫立新采访录
信息来源:校报编辑部|发布时间:2010-10-11|文:
闫立新,副教授,体育部教师。1996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同年到学校从事体育教学工作。近几年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持参与课题十余项(其中两项为校级重点课题)。两次获得大学生体育协会授予的“优秀教练员”称号,2007年获“首都文明职工”称号。
从事体育教学14年来,闫立新最大的收获就是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能体会到一种发自内心的快乐。他将自己的学生当作亲人一样来爱护,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学生一视同仁,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体育教学中,闫立新认为了解学生是很重要的,要循循善诱,做到诲人不倦。他说,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广泛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作为学校女篮的主教练,闫立新连续五年率队取得高校比赛前三名的成绩,09年更是获北京高校篮球联赛女子组的冠军。面对成绩,闫立新一直提倡以一种正确的心态看待它,他说:“成绩便是动力,激励我们刻苦训练,努力提高。同时我们要学会忘记成绩,忘记过去。过去的所谓辉煌所谓失败都不算什么,未来才是真正掌握在我们手中的。我们需要做的仅仅是坚持不懈地努力、一丝不苟地训练。”
体育教学的改革重点在于将教学的主体从教师向学生转变,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是每个体育老师都要面对的问题。闫立新觉得每个学生的体质不同,对体育锻炼的理解也不一样。作为教师,关键是要善于引导学生,让学生更乐于甚至是更主动的参与体育锻炼。他提到每位学生的兴趣点不同,有的学生甚至对体育锻炼有抵触心理,这就需要老师帮助他找到兴趣点,通过参与体育锻炼,找到乐趣,了解锻炼的意义。
闫立新十分推崇高校举办体育俱乐部,他表示近年来体育俱乐部在我国高校中悄然兴起,并以课外体育组织的形式开展活动,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观念和发展方向。他认为体育俱乐既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扬长避短,更好地满足学生运动的需要,也有利于培养和选拔各个运动项目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