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刷学院新闻网_北京印刷学院党委宣传部主办    管理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北印人物» 志在烟霞慕高远——访共和国同龄人、出版传播与管理学院老师王晓秦

志在烟霞慕高远——访共和国同龄人、出版传播与管理学院老师王晓秦

信息来源:党委宣传部 校报编辑部|发布时间:2009-10-19|文:党委宣传部 校报编辑部

    在祖国60周年华诞之际,大学生记者团王上嘉、谢悦和王艳芳对出版传播与管理学院王晓秦老师进行了采访。

    王晓秦老师平时总是骑着山地自行车往返于校园与家,精力十足,丝毫看不出岁月在他身上留下的痕迹。他说话温文尔雅,笑声爽朗明快,言语间透露着绅士风度。在课堂上,同学们都说王老师语言幽默而真实,虽是英语,却不会觉得枯燥。

    记者:听说您阅历十分丰富,请简单谈谈您的人生经历。

    王晓秦:我于1949年10月出生,1977年毕业于四川外国语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了青岛远洋运输公司,做船舶英语翻译。两年后离开青岛,去内蒙古师范大学教书。1996年底,我来到北京印刷学院,任英语教师至今。

    记者:您从教三十余年,颇受学生的爱戴,请问当初您为什么选择教师这个职业?这个职业对您来说意义在哪?

    王晓秦:1968年组织安排上山下乡,在内蒙古帮农四年半后,我在当地农村一所小学当了一年老师。虽然条件艰苦,但我清楚地认识到,教师正是适合我,值得为之付出后半生的职业。对我来说,教师这份职业的不同之处在于能给我的工作、生活和思想留下一定的自由空间。授课时,我会把一些个人生活经历融进课堂教学中,既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同学学习的兴致。如果有下辈子,我还乐意当老师。

    记者:听说您业余爱好很广泛,涉猎甚广,能具体谈谈吗?

    王晓秦:除了英语,我对于文学也情有独钟。至今共出版过17本书,除去译作10部,剩下的7部作品中有5部都是文学类的。我还喜欢围棋,水平还不错,曾获得过呼和浩特市业余比赛第六名。再有,我好两口小酒,算是对我忙碌生活的一种调解。除此之外,我还有个颇为跟潮的爱好,就是炒股。我大概从1992年就开始炒股,成绩不俗,也算是老股民了。

    记者:60年来,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您感觉自己身边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王晓秦:变化实在太大了,简直让我有种“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的感觉。最明显的感觉是生活水平提高了。我小的时候,饭粒掉在桌上,我母亲一定会要求我捡起来,这在现在的大学生中简直是不能想象的。我上大学时,同学大都家境不好,好在学费、住宿费和伙食费都是学校、政府花钱。每到夏天,因为根本没钱买鞋,总有同学光着脚。此外,教育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我上学时,全国高校只招生20万人左右,而今年招生人数有620多万,相差之悬殊,可见一斑。再有,过去做什么工作都是服从安排,很少有人能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而你们毕业后有很大的自由选择空间。不过,这种飞速的发展虽满足了很多人学业求成的梦想,却也客观上加剧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记者:我们即将迎来祖国六十华诞,您的生日也要到了,给国家和您自己说些祝福语吧。

    王晓秦:对我自己而言,我希望可以安度晚年;对国家而言,我希望国泰民安,人民与祖国共繁荣。

    记者:退休后,您有什么打算?王晓秦:我打算带夫人到全国各地,遍访祖国的大好河山,此生方能不留遗憾。我最大的愿望是在乡下买套房子,过上中国传统文人那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

    人们常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我们在年过花甲的王晓秦老师身上却丝毫看不到岁月的沧桑,也许是因为他拥有传统与现代相契合的气质吧。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老一辈教师的点点滴滴,他就这样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为教师事业奉献着。经过几十年岁月冲洗,他身上积淀下的最纯、最真的东西,才是一名教师的本色。

[关注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