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爱才有师——雅昌教育奖获得者马兴彦采访录
信息来源:校报编辑部|发布时间:2010-09-20|文:
马兴彦,高级政工师,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1993年获北京印刷学院工学士学位,2000年获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管理学硕士学位。曾获得北京市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北京印刷学院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所带团队先后获得北京印刷学院党建评估工作先进集体、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记者:您个人获得了“雅昌教育奖”,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获得学校师德先进建设集体奖,您如何看待这两个奖项?
马兴彦:自1996年到学校工作至今,我分别担任过团委书记、学生处副处长以及现在的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等职位。十几年来,我一直从事、钻研着管理方面的工作。我始终坚持务实与创新,在扎实做好自身本职工作的同时,努力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平台,我希望我的工作能得到大家的认可,而获得“雅昌教育奖”正是对我的一种肯定。同时,获得该奖项会进一步激励我在新的时期更好地为全院师生服务。“学校师德建设集体”这一奖项是全院教师共同努力的结果。近年来,为了培养全国特色行业的领军人物,全院教师积极组织推陈出新,在院内开设精英班,打造精英人才;在院外加强与其他高校的联系,组织学生参加北京市及全国的各类比赛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养。
记者:您觉得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备什么基本素质?
马兴彦:爱是一名老师最基本的素质,没有爱的教学是无趣的,是让人昏昏欲睡的。当然,我们也不能直接的将爱表达出来,而是要将其融入到对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关心里。冬天上课时一句:“天冷了,同学们要注意及时添衣保暖。”就足以体现老师的关心。或许一句两句这样的话还不能感动学生,但我坚信长此以往地坚持下去,一定能得到学生的认可。
记者:与以往的学生相比,您觉得现在的学生怎么样?
马兴彦:我认为现在的学生无论是在学习、运动还是社会实践时好像都缺乏激情,对周围的事物关心很少。如果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与行动会慢慢地僵化,学校的资源也会严重浪费。试想,偌大的一个图书馆平时却鲜有学生进入,操场上的设施也基本上是附近居民在使用,这难道不让人感到痛心吗?
记者:又一届新生入学,您对他们有什么建议?
马兴彦:来到大学并不只是为了一纸文聘,切切实实地学到知识与技能才是根本。大学四年不仅仅要学好知识,更要培养自己学习的能力,同时为自己打造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为将来的就业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