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崇高教育使命 育优秀出版人才——育人标兵获得者王关义采访录
信息来源:校报编辑部|发布时间:2010-10-11|文:
王关义,教授,管理学博士。现任学校校长助理兼出版传播与管理学院院长,兼任国家“653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数量经济学会理事、首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监事、北京出版产业与文化研究基地主任等职务。王关义在我国出版编辑专业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多次获得省部级各种奖项。近两年,他先后获得北京市首届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北京市第六届教学名师奖等奖项。主讲的课程“现代企业管理”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王关义从事高校教育工作20多年以来,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同时他能从思想、学业、身体、心理等诸多方面关心学生的全面成长,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深受学生和同行的好评。在研究生培养方面,自1993年担任研究生导师以来,他培养的多名研究生在专业方面有所建树,并考取北京大学等国际知名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同时他还帮助推荐学生在北京著名出版单位从业。
参与教学 奋斗在育人第一线
王关义从事高校教育工作20多年以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他长期为本科生讲授“现代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生产运作管理”等课程。他的教学精神饱满,教学效果突出,先后获得“校级课堂教学效果最佳奖”、“雅昌印刷教育奖”、“我最尊敬的教师”称号、“教学名师”等奖项。在研究生的培养上,王关义先后招收17届共42位硕士研究生及博士后,其中有30多位已经取得硕士学位或毕业。他重视并关心学生们的成长,不仅悉心指导他们的学习,还积极帮助他们联系就业单位。在日常生活中,他热爱学生,从学生的思想、学业、身体、心理等诸多方面关心学生的全面成长,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受到了学生们的爱戴和同行的好评。
主持科研 积极为育人作准备
在获得优秀教学成绩的同时,王关义积极申请和承担各类科研课题,硕果累累。他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管理》、《中国行政管理》等报刊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220余篇。在清华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中国财经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等国内著名出版社出版《财务管理》、《管理学原理》等学术专著和教材40多部。同时,王关义主持了国家社科规划项目、国家教委回国留学人员科研启动项目、北京市社科规划项目、市教委人文社科规划重点项目、以及其他省部级科研项目16项,总经费超过260万元,完成横向科研项目8项,主持召开大型国际学识研讨会2次。其中,国家人文社科规划项目“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已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并且被评为优秀,《光明日报》等媒体也予以了重点介绍。
组织管理 努力为育人创和谐
“和谐高于一切,知识铸就未来”是出版传播与管理学院的院训。在此办学理念的指导下,王关义领导该学院党政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作出决策,通过学科交叉和学科集成的优势,拓展传播学和编辑出版学,使学院形成了“以出版为龙头,以管理和外语为两翼”的雁形发展模式,形成了特色鲜明和较为完整的教学科研体系。当谈到他对教育事业的理解时,王关义说:“教育事业是崇高的,是比制造任何产品都重要的使命,一个国家命运的兴盛在于培养有远大的志向和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的青年人,我们必须帮助学生树立符合民族精神和时代使命的价值观。”这正是他不断学习新知识并尽力教好每一节课的动力,同时也是他深受学生爱戴、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细小环节都能赢得学生喝彩的原因。面对现在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王关义告诫大学生,任何时候实力比学历更为重要;不断展现自己要比竭力解释自己更有意义;不断创造自己要比一味充实自己更有价值;不断奉献社会要比单纯的索取更有品位。他认为,大学生实现自身的价值,不仅在经济方面,更在于个人自身知识的增长和人格魅力的养成。对于大学生来说,大学阶段的重要使命是进行有效的“知识储备”,而未来的成功与个人的努力成正比。因此只有勤奋学习、善于思考,培养对知识的浓厚兴趣,才能获得进步和提高。